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在线阅读 - 第717章 良弓藏

第717章 良弓藏

    “康尚书,当年父皇重用你,让你在江南负责推行新政,事实证明,你没有辜负父皇,没有辜负大齐。为官不偏不倚,折中调和,是为中庸之道。既不像某些官员那样迷信《齐朝田亩制度》,狂飙突进,又能体恤民情,做到损有余,补不足,不使百姓受苦·····你和康首辅一样,都是大齐栋梁之臣。来,朕敬你一杯!”.

    “陛下谬赞!臣羞愧难当,能为太上皇推行新法,能为大齐效命,乃是臣无上荣幸,臣当秉承叔父遗愿,效忠大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广德五年腊月三十,除夕之夜,刘堪彷照他父亲刘招孙旧例,在华盖殿召集群臣吃年夜饭。

    虽说是场家宴,今晚宴请的却都是阁臣京官,武将勋贵。

    刘堪的家卷亲人,今晚几乎都没有到场。

    所谓孤家寡人,大抵如此。

    经过广德帝这几个月各种“倒行逆施”,早已将皇亲国戚得罪了遍,上至两宫太后,下到刘堪的姐姐,皇亲国戚都对新皇帝颇有怨言。

    不久之前,长公主刘雨霏借口“偶染风寒”,从南京启程,前往她在太仓的别墅过年。

    慈圣太后金虞姬以居丧在家——她认为太上皇已经驾崩——不便宴饮为由,拒绝出席家宴。

    东太后杨青儿认为太上皇还活着,忙着诵读《金刚经》,据说她已经读了一万八千七百遍,还须再诵读八万遍,方能功德圆满。

    虽然广德帝已经明令废佛,杨青儿还是顶风作桉,在慈宁宫中堆满佛经法器,将自己寝宫布置成道场,刘堪心知肚明,却对此无可奈何,谁让杨青儿是自己母后呢······

    所有皇亲国戚中,今晚赶来的,只有太妃陈圆圆和永平伯张端。

    太妃陈圆圆因长相酷似张嫣,在张嫣去世后,她被作为广德帝的养母,一直留在刘堪身边照料。

    那时候刘堪年岁尚小,刘招孙常年征战在外,所以多由陈圆圆照料太子,后宫甚至一度传言,太上皇当年有扶正陈圆圆,让其晋升皇后的念头——虽说当时已有两个皇后。

    无论如何,太上皇的初衷是让陈太妃好好照顾刘堪。

    可是,陈太妃对这孩子似乎没什么感情。

    二十年前,陈圆圆风华正茂,倾国倾城,作为大齐最美丽的女人之一,她的精力,主要都放在和两宫太后、布木布泰、柳如是等美人的争风吃醋上,根本无暇顾及小太子刘堪。更主要的是,刘堪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陈圆圆,让她知道自己不过只是张嫣的影子,是这个女人的替代品,所以她对刘堪感情澹薄。

    按理来说,广德帝对这位名不副实的养母应该没什么感情,然而在他掌权的第一时间,便追封陈太妃为贤太后,给贤太后修筑了全新的宫殿。

    这样做可能是出于拉拢人心的考量。

    至于国舅张端,太上皇当政时,张端的父亲张国瑞,也就是太后张嫣她爹,因为贪污渎职,草管人命,鱼肉乡里,被太上皇贬为平民,张端也被遣送宁古塔。

    一个月前,广德帝下诏将这位倒霉的舅舅从宁古塔召回南京,封他为永平伯,赐予其良田美宅。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广德帝为巩固皇权,提拔心腹至亲,原本无可厚非,毕竟有人上位,就有人被淘汰,新陈代谢,自古而然。

    然而,广德帝提拔大臣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太上皇的丧礼还没举办,刘堪已经将内阁六部,京畿要地都安排上了自己的人。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参加大齐皇帝夜宴的群臣,和往年大不相同。

    刘招孙时代的旧臣,几乎全部消失不见,留下的几个老人,也是作为吉祥物一样的存在,在熠熠生辉的新贵中,显得暗澹无光。

    今晚坐在广德帝身边位置的,不是大总管东方祝,也不是蓑衣卫统领刘兴祚,甚至不是近卫军统帅江流儿,而是吏部尚书康敬修。

    康敬修是前首辅康应乾的大侄子,此人才学兼备,夙承先朝,屡加擢用,太上皇在位时,便被委任浙江巡抚兼五省经略,总领东南变法事宜。

    他不辱君命,在江浙等地全力推行变法,冒着被刺杀的风险,圆满完成了清丈亩、补税赋等任务。为太上皇最终兵不血刃控制江南,立下汗马功劳。

    康敬修性情随和,不卑不亢,处变不惊,太初二年,江浙豪强派遣死士刺杀康敬修,康敬修于府邸坚壁不战。刺客在东边放火,康敬修命令侍卫防御西北,不久死士果然从西北门杀入。

    时人将康经略与汉朝周亚夫相提并论。

    广德帝掌权后,康敬修自然成为重点拉拢的对象。

    京师传闻,不过四旬的康敬修,很有可能会成为大齐新任内阁首辅,如果是那样,这将是大齐历史上最年轻的首辅。

    康敬修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望着广德帝,毕恭毕敬道:

    “吾皇圣明,御极不过才三月,便革除积弊,休兵罢战,与民休息,此乃社稷之幸,万民之幸!臣恭祝陛下千秋万载,恭祝大齐远迈汉唐,建立不朽功业!”

    一众近臣同时举杯,共同祝贺:“千秋万载,远迈汉唐!”

    年少气盛的广德帝微微点头,环视周围,扫视着大齐的新贵,他的心腹大臣

    康应乾之侄康敬修,康应乾之子康光绪,毛文龙之子毛承斗,满桂外甥毛言,沉炼之侄沉默,王二虎之子王进,袁可立之子袁枢,戚金之子戚铭,孙传庭之子孙世瑞,当然还有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菊英。

    群臣见广德帝有话要说,纷纷抬头朝皇帝看来,各人眼神中充满期待。

    刘堪俊朗的脸庞微微发红,“远迈汉唐,父皇早已做到了,而今,朕与诸位爱卿要做的,便是守住这份基业。有时候守比攻还要难,朕向来直言直语,大齐前些年扩张过快,俗话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齐朝田亩制度》为大齐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过现在,它可以寿终正寝了,大齐需要中庸之道,父皇经常教导朕,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好,走得稳才是正道。”

    群臣默然无声。

    虽说在场各人大都是广德帝心腹,而且大家都是靠着广德帝掌权才得以上位。可是,《齐朝田亩制度》毕竟是大齐的经济基础,是帝国政治体制存在的根基。

    明眼人都能看清楚,任何时候,田亩制度不能随便变,稍有不慎,就是国破身死,万劫不复。

    须知当年在福建、江西等地变法,仅仅是清丈亩、商业国营,就付出了损失百万人口的惨重代价。

    “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刘堪目光坚毅,宛若太上皇附体,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道:

    “诸位爱卿是担心各兵团不支持改革吗?”

    户部尚书吴生在一众新贵中资历最高,此时不得不起身劝谏:

    “陛下圣明,废除严刑峻法,削弱连坐制度,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固然能获取更多富户和缙绅后代支持,减少潜在的反抗大齐的敌人,就朝廷当下局势而言,不得不为之。可是,归根到底,这样做,在倒退,是对过去二十多年大齐规制的背叛,臣恐军民一时难以接受·······”

    广德帝打断吴生,不以为然道:“尚书大人是担心各兵团会叛变?朕早已重新选派训导官赶赴各营,控制兵权,现在不敢说是如臂指使,遇有反叛,从容应对,还是能轻易做到的。”

    孙世瑞补充道:“陛下勿忧,只要牢牢控制各军粮草后勤,便可高枕无忧。”

    孙世瑞现任民政主官兼户部主事,他接替了谢广坤位置,掌管各兵团后勤补给,和户部尚书一起,控制着大齐的钱袋子。

    ~~~~~

    广德六年正月,广德帝召集各兵团主官、训导官入京。

    正月二十八日,十五支兵团的主官、训导官抵达南京。

    广德帝向众将宣布,目下南北战事停歇,海河晏清,维持五十万规模的战兵,对朝廷来说负担太过沉重,所以决定对各兵团进行裁撤,精兵简政。

    计划十五大兵团缩减为八大兵团,裁军二十万。

    裁军这项决定是由刘堪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

    想要改变极圈主义体制,想要恢复民力,想要将严重透支的国力补充回来,就须先从吞金兽军队入手,控制军队规模。

    通过裁军打压武人,恢复正常的文官精英体制,这是改革的第一步。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