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八)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八)

    以上这十一筮例,是以春秋《周易》文本筮之的筮例。而其中唯有一例是个“变卦”筮法,其它均是“变繇”筮法。我们也已知《襄公九年》里所记的筮例中出现的“艮之八”的说法。而这种“八”说在《国语》里所记的三则卦例中,却有两例中出现,我们且看《国语》一书中所记卦例的“八”说又是何意。

    《国语·晋语》里有两卦例中的“八”说:‘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

    “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

    这两卦例都是涉及晋文公在没有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流亡国外时期,所进行的占筮卦例。

    我们先看重耳(晋文公)亲自筮卜,问是否能得到晋国君位的卦例。即占筮出的是“贞屯,悔豫,皆八也”的说法。

    “左”,“国”中记载的卦例中出现的“八说”,在易界上,已被认定为是个无变爻卦的称法。而“贞”、“悔”也在易学上有定论,是指内外卦的称法。

    在《左传》里记载的一筮例,出现的“艮之八”的“八”说,前面已讲过这种称法。

    而此处的“贞屯,悔豫,皆八也”又是何意呢?先看“贞悔”是否是内外卦的称法。若占出一卦,按其卦画符号里的八卦取象,又以内外卦之代称来表述这一卦,也不无不当。如占出是《屯》卦,外卦,取象为“坎”,又称“悔”,内卦,取象为“震”,又称“贞”。若用“贞”、“悔”来称,会说,“得贞震,悔坎,皆八也。”即用“贞悔”表示是一个《屯》卦,又说明是一个没有变“爻”的《屯》卦,是说得通的。而类似这种说法,并且在《左传》里的筮例中就出现过。即《僖公十五年》:“其卦遇《蛊》……《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这里的“贞”、“悔”就是指《蛊》卦画里的内外卦的八卦取象。外卦《艮》卦(八卦之一)取象为“山”,称“悔”。内卦《巽》卦(八卦之一)取象为“风”,称“贞”。

    但此处的“贞屯,悔豫”里《屯》与《豫》不是八卦里的卦名称,而是六十四卦中的两卦名称。这里的“贞屯悔豫”,若表述的是《屯》之贞,是指《屯》卦的内卦,“悔豫”是表述的是《豫》卦的外卦。那么《屯》的内卦是震(),而《豫》卦的外卦也是“震”()。这里的“贞屯悔豫”显然不是指一卦里的内外卦。因为《屯》与《豫》都不是“八卦”中的卦名称。那么,为何称“贞屯悔豫”呢?易学界上还有认为“贞”是代表“本卦”,而“悔”是代表“之卦”(即变卦)。若《豫》卦是《屯》卦的“变卦”。那么后面跟着出现的“皆八也”显然是说不通的。即此卦例中的《豫》卦若是《屯》卦的“变卦”。那么学界认为的“八”说是个“不变卦”的称法就错误了。那么此卦里的“皆八也”也不是讲占筮出的是个“无变爻”的卦。但从此卦例的表述及解卦上从两卦的八卦取象及两卦的卦辞分析所问事项的吉凶来看,此卦例是通过两次占筮得出两卦,即《屯》与《豫》卦。此卦例不是变卦筮法。显然此卦例中的“皆八也”符合“不变卦”的说法,即这里的“八”是代表起出的卦是没有“变”的卦(在春秋时应称没有繇变的卦)。这一卦例说明是在起筮两次。第一次得不变的《屯》卦,第二次又是一个无变繇的卦,即《豫》卦,才称“皆八也”,一个“皆”字表明是两次起卦,得两个不变的卦。就以卦辞来断。正如司空子的说法:“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这里又出现一个“皆”字,正是指两卦辞里都出现了“利建侯”。《屯》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而《豫》卦的卦辞是:“利建侯,行师。”所以司空子为公子重耳断卦时才说:“去,是在《周易》,皆利建侯。”做为认为重耳能得晋国的问卦根据。认为是神已兆示出的占辞里都出现了“利建侯”。公子重耳问卦是否能得晋国,而筮出两卦,均出现“利建侯”,这不是"神启"吗?所以司空子接着说:“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

    我们已知司空子解卦上说的“皆利建侯”的出处。正是通过《屯》与《豫》卦辞(不是繇辞)里出现的“利建侯”。司空子又进一步解释重耳必得晋国的卦象兆示。司空子即通过卦象又引出卦辞解读了一凡,现将司空子解卦过程,即《国语》里的记载此卦例司空子的断卦说法抄录如下:“司空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晋国’,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熟大焉,《震》,车也。《坎》,水也;《坤》,土地;《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泉原以资,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有震,武也;众而顺,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内有震雷,故曰利贞。东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失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乾,得国之卦也。”

    这是司空子为重耳亲筮之,筮出的“贞屯,临豫,皆八也”的卦而做出的解释。是以《屯》与《豫》卦的八卦取象以及两卦的卦辞来解释重耳得晋国的兆示根据。这里的《震》,车。《坎》水。《坤》土。雷,劳,众,武,文,母,长男。都是从《屯》与《豫》卦中的八卦取象中来。而此卦例中的“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繇曰:‘利建侯行师。’”正是《屯》与《豫》两卦里的所谓卦辞。从这一卦例中的称法(即“皆八也”)和解卦内容来看。这“八”说,是代表了两个“不变卦”的称法是说得通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八”说,起初是通过“六联体”符号里的一个像“八”写法符号产生的说法。后来这“八”说也就演变成筮法上的无“变”卦的代称了。

    “贞屯,悔豫”初始称法来历。

    “贞屯”是取自《屯》里所谓的卦辞“元亨利贞”之“贞”。而“悔豫”是出自《豫》第三排序的繇辞里“盱豫,悔、迟,有悔。”为何取此繇辞里的“悔”而说“悔豫”呢?这要结合“皆八也”来分析。此卦例的“贞屯,悔豫,皆八也。”应是“贞屯,悔豫皆八也。”即“悔豫皆八也”是一句不可分开的话。《豫》的画卦符号是:

    八

    八

    一

    八

    八

    八

    从《豫》卦画符号,由底向上排,初画,二画,三画都是“八”的这种写法。是三个“八八八”符号上下组合。所以称“皆八也”。而从初画(即初繇辞)向上排列第三繇辞是“盱豫悔,迟,有悔。”这就是“悔豫皆八也”的说法来历。因春秋筮法,是筮无定法。这里的“贞”与“悔”还不是指“内卦”与“外卦”的称法。当然也不是“变卦”筮法,因“变卦”筮法是很难出春秋《周易》文本里“本卦”里的“繇辞”,因“变卦”的卦名往往超出春秋《周易》文本里某卦中以卦名称做繇题的范围。所以从这一筮例中的解卦辞中也就没有引用繇辞做断卦的依据,而是用《屯》,《豫》二卦的卦辞做断卦的依据。那么这里所言的“贞《屯》,悔《豫》”被一些学者认为的是“本卦”与“变卦”的称法,这只是后人按今本《周易》(即数目爻式《周易》)的想象而已。

    而《国语·晋语》第二筮例中所带“八”说,即“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此筮例还是为重耳是否能得晋国而卜卦。此卦是得“泰之八”。而“曰”的内容并不是卦辞或繇辞,而是筮人的解卦辞,即断卦者通过《泰》卦画取象和《泰》卦里的卦辞分析后说出的解说辞(即解卦吉凶的说法)。此处的“天”,“地”是《泰》卦里的八卦取象,而《泰》卦的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

    那么,这里的“泰之八”应是一个不变卦的称法。因为此卦例即不是一个“变繇”筮法,即以“泰之某曰”,也不是一个“变卦”筮法,即以“本卦”《泰》变出一个“变卦”来。此卦例只一个《泰》卦,又称“泰之八”,而且在解卦上即通过《泰》卦里的八卦取象,又结合《泰》卦里的“卦辞”来解释所问事项的吉凶。有此卦可印证重耳亲筮之得“贞屯,悔豫皆八也”应两次占筮所得两个卦,才称皆八也,说明两卦都是“不变卦”。而那一卦例中出现的“贞屯,悔豫”还看不出是指内外卦的称法,“贞”与“悔”只能是取自《屯》卦里的“贞”,与《豫》里的“悔”代表了两卦的称法。

    这种带“贞”与“悔”的称法,在《左传》里也有一卦例中出现。《僖公十五年》:“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光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也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这一筮例中的《蛊》之繇辞:即“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非《周易》里的内容,应是以《周易》里的六十四符号和名称编撰出的卦书。虽与《周易》里所用的六十四画符号相同,而六十四名称也与《周易》一书的六十四篇名称相同。因《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篇名称,却是《周易》一书原创的内容。这些卦书内容与《周易》一书的内容有着本质的不同。

    而此卦例所反映的“贞”,“悔”之说,又不能不认为是“八卦”筮术上的内外卦的代称。因这里说的“贞风,悔山”,正是《蛊》卦里的八卦取象中的“风”与“山”。如《蛊》卦画里的八卦取象:

    一

    八

    八

    一

    一

    八

    (上三画)外卦称"悔"是八卦《艮》,取象为“山”

    (下三画)内卦称"贞"是八卦《巽》,取象为“风”

    那么这里说的“贞风,悔山”,无疑把“贞,悔”变成“八卦”卦学上的术语了。但“贞悔”的渊源出自那里呢?而战国时期产生的伪作“洪范”一文里已有“曰贞曰悔”之说:“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

    这一段话,是讲设立占卜,占筮的人,让他们的卜与筮时应掌握七个方面的兆纹取象,而二个(即“曰贞,曰悔”)属于占筮时应掌握的取象来断卦。这里说的“曰贞曰悔”应是指占筮上的“八卦”取象,来分析断卦吉凶无疑的了。而“曰雨,曰蒙,早驿,早克”应属于龟卜所掌握龟兆纹取象,看那几种兆纹变化来分断卜问事项的吉凶。zWWx.org

    《左传》里的筮例多是“八卦”取象来附会人事吉凶。而《僖公十五年》里的这一卦例中出现的“贞风,悔山”说法,无疑是卦学上的内外卦称法了。那么《左传·僖公十五年》里的这一卦例出现的“贞悔”之说与《国语》里一则卦例出现的“贞悔”之说,谁早谁后呢?《僖公十五年》里记:“卜徒父筮……《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这一卦例的时间若换算成公元记年,应是公无前645前。即春秋前期。而重耳(晋文公)亲筮得晋国一卦例是何时呢?这一筮例虽记载在《国语》里,但没有表明是何年何月亲自占筮的。总之是晋文公为国君之前流亡国外的筮例,而晋文公继位是公元前649年,这应是早于“僖公十五年”了。《国语》里记重耳亲筮之的一卦例出现“贞屯悔豫”的说法,但这里的“贞悔”并不表明是对一卦的内外及“变卦”的称法。而《僖公十五年》里记载了“卜徒父筮书”的《蛊》卦,虽不是以《周易》筮卜的卦例。但那一卦例中出现“贞悔”,明确的表明了是指一卦的内外卦取象的代称。重耳亲筮得晋国的一卦在前,即早于《僖公十五年》里记的筮例,无疑“贞悔”代表内外卦象是后出之卦学称法。也与战国后期伪作《洪范》文里的说法相一致。也就是说《国语》里的“贞屯悔豫”说法出现在前,并且这说法是有出处的。而《左传》里一卦例出现的“《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的称法是取“贞屯,悔豫”筮卜的说法,而演变成为内外卦之说法的。因为《国语》里的卦例上出现的“贞屯悔豫”的说法有来历的,是来自于两卦的卦繇辞里出的“贞”与“悔”说法。???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