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十八)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十八)

    三十六、《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明夷》卦内容的诸家易说

    1、诸家易说

    (离下坤上)明夷:利艰贞。

    虞翻曰:夷,伤也。临二之三而反晋也。明入地中,故伤矣。

    “利艰贞。”

    虞翻曰:谓五也。五失位,变出成坎,为艰,故“利艰贞”矣。

    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日之明伤,犹圣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乱世。抑在下位,则宜自艰,无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荀爽曰:火性炎上,离为飞鸟,故曰“于飞”。为坤所抑,故曰“垂其翼”。阳为君子。三者,阳德成也。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食君禄也。阳未居五,阴暗在上。初有明德,耻食其禄,故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也。

    “有攸往,主人有言。”

    《九家易》曰:四者初应,众阴在上,为主人也。初欲上居五,则众阴有言。言,谓震也。四五体震,为雷声,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也。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家易》曰:左股谓初,为二所夷也。离为飞鸟,盖取小过之义,鸟飞舒翼而行。夷者,伤也。今初伤,垂翼在下故曰“明夷于左股”矣。九三体坎,坎为马也。二应于五,三与五同功,二以中和应天,应天合众,欲升上三,以壮于五,故曰“用拯马壮,吉”。

    案:初为足。二居足上,股也。二互体坎。坎主左方,左股之象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九家易》曰:岁终田猎,名曰狩也。南者,九五大阳之位,故称南也,暗昧道终,三可升上,而猎于五,得据大阳首位,故曰“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自暗复明,当以渐次,不可卒正,故曰“不可疾贞”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荀爽曰:阳称左,谓九三也。腹者,谓五居坤,坤为腹也。四得位比三,应于顺首。欲上三居五,以阳为腹心也。故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言三当出门庭,升五君位。

    干宝曰:一为室,二为户,三为庭,四为门,故曰“于出门庭”矣。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马融曰:箕子,纣之诸父,明于天道、《洪范》之九畴。德可以王,故以当五,知纣之恶,无可奈何。同姓恩深,不忍弃去,被发佯狂,以明为暗。故曰“箕子之明夷”。卒以全身,为武王师,名传无穷,故曰“利贞”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虞翻曰:应在三。离灭坤下,故“不明晦。”晋时在上丽乾,故“登于天照四国。”今反在下,故“后入于地,失其则。”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明夷》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六家。

    所谓对《明夷》卦里的卦辞汇编的注释,共有二家,我们看这二家是如何注释的。

    第一虞翻的注释是:“夷,伤也。临二之三而反晋也。明入地中,故伤矣。”

    这是虞翻对“明夷”两字的注释,“夷”解释为伤害并没有错,但跟着说的“《临》二之三而反《晋》也”,实乃是画蛇添足。再接着说的“明入地中,故伤矣”里的“地”是取《坤》卦象的说法,因八卦取象学上(非《周易》内容)《明夷》卦符号的上三画为《坤》。而“夷”本指消失讲,而不是“地”的含义。虞翻以八卦取象得出“明入地中,故伤矣”的这种说法。

    在对“利艰贞”的注释,虞翻的说法是:“谓五也。五失位,变出成《坎》,为艰,故“利艰贞”矣。”

    在卦学上(非《周易内容》,《明夷》卦符号上三爻画为《坤》,也就是所谓的阴爻画,在阴阳卦说上是个不得位,也就是失位的说法,这就是虞翻失位的说法来历。虞翻又通过卦变之说《坎》卦的取象为“艰”,而穿凿附会出“故"利艰贞"矣”。虞翻说的故“利艰贞”矣,就是由卦符号五阴爻失位,又因《坎》卦为艰难,所以才“利艰贞”的。这种说法是注释“利艰贞”的含义吗?

    再是郑玄对所谓卦辞的注释是:“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日之明伤,犹圣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乱世。抑在下位,则宜自艰,无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郑玄的注释基本遵循《易传.彖》文的注释方法,只是换个说法而已。

    我们看《彖传》的注释:“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因《彖传》是《易传》的内容之一,西汉时独尊儒术,把认为是孔子作的《易传》和今本《周易》一并尊奉为经书为《易经》。汉之后帝制里无论所谓“象数派”,或是所谓的“义理派”者,在对今本《周易》的注释上都不外遵循《易传》的注释原创,只是注释上所用“象数”去附会的多与少而已。

    如郑玄注释中的“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而虞翻只说“明入地中,故伤矣”,虞翻以《坤》卦取象为地,说光明进入到地中间了,就是伤害的缘故。看来看卦象,一来得取准“象”(因八卦里的一卦取象几十种),二来还看所取之象得进一步分折内容。如《坤》卦取象为地,但还得知道是地上或是地下。郑玄说的太阳照在地上,就是光明,太阳以入地,光明就受到伤害了,所以就是“明夷”。这“易学”做的奇特。

    郑玄接下说的一番圣人君子之理,只不过是《彖》文注释上的换个说法。而《彖》文作者说的“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这说法没错,《明夷》文所引箕子受难的历史之事,来阐明所论的事理。在《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一书里帝制里编篡,是把《彖》文编在所谓卦辞后面,造成认为是对所谓卦辞的注释,实乃是对所谓整卦文辞的注释。《彖》文里对箕子的说法还是正确的,可到郑玄把《彖》文里说的文王、箕子,转换成圣人君子避小人之害上了,完全离谱了。

    在对所谓爻辞汇编的多家注释,皆以“象数”去穿凿附会,我们可对比看下面《明夷》文的译辞,便知那些注释者的注释犹如胡诌八扯。

    3、附录:

    (1)附录《周易·明夷》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明夷》原创文本格式

    ()明夷,利艰贞。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箕子之明夷,利贞。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②《周易·明夷》春秋文本格式

    ()明夷:利艰贞。

    ()谦: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泰: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复: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既济:箕子之明夷,利贞。

    ()贲: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③今本《周易·明夷》内容格式

    ()明夷: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2)附录《周易·明夷》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明夷,利艰贞。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箕子之明夷,利贞。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译文)

    三十六、黑暗遮蔽了光明,君子受到了伤害。但利于所处艰难境地的君子,走出险境,等待未来。

    明夷鸟飞时,它的翅膀垂挂了下来,这是受到了伤害。君子出走在路上,三天没有吃东西。君子前往别处,这是因主人有了说法的缘故。明夷鸟受到伤害,伤在了左腿。要等待拯救的筹码强盛了,迎得的是吉祥。受伤的鸟向南方飞去,暂避得其首领的保护。不可操之过急,等待时机。那是把君子放入不尊的位置,怎能获得贤人之心,于是出走离开了那个门庭。箕子像受伤的鸟那样,出走到邻国,对未来不是很有利吗?(造成贤人出走)那正是没有了光明,黑暗来临。初始还能光明四方,可后来就暗无天日了。

    (解说)

    “明夷”应是一种鸟,本篇借明夷鸟如“诗”那样来起兴。并借鸟隐喻贤才之人受到伤害被迫出走,但从“明夷”的字面义来看,也含有光明(明)消失(夷)的意思。寓意世道黑暗。

    本篇题目是“明夷,利艰贞”,其中的意思是“政治黑暗,在艰难的环境里,应于守正。”不过还有另一层意思是“黑暗遮蔽了光明,君子受到了伤害。但利于所处艰难境地的君子,走出险境,等待未来。”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明夷于飞,垂其翼”,这犹如诗歌里的起兴手法,如后来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开篇运用的就是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种起兴本身是对所述事情的象征。在帛书《周易》里是“明夷于飞,垂其左翼”,这可能是通行本《周易》掉了一个“左”字。《诗》里的诗歌一般是四言一句,而且这“左”字是有含义的。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的地方,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又以右指亲近,赞助。以左指不亲近,不赞助之意。这里的“明夷于飞,垂其左翼”,虽以鸟来起兴,又以鸟“垂其左翼”来说明是受到伤害。这是用鸟受到伤害,而隐喻着君子受到伤害。故跟着引出“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这通过明夷鸟的左翼受到伤害,而引出要表述的是君子受到了伤害。即君子出走在路上,已多天没有吃东西了。这君子受到伤害,而出走在路途上,是何等的落魄。如此的情况是何原因呢?这是“主人有言”。“言”是指说法。君子遭到伤害,正是与“主人”有关。这是讲因“主人”的错误,造成君子的出走。

    “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左股”:左边大腿,喻指受到不尊的地位。“拯”:拯救,援救。

    本段还是用明夷鸟来隐喻君子受到伤害。怎样伤害了君子,而是“夷于左股”,这是用明夷鸟伤其左腿来隐喻出走的君子没有得到“主人”的重视。这里的“左”已然是隐喻着君子(这里的“君子”已然是“亦君亦臣”身份角色)失去了尊崇与亲近。“用拯马壮”也是比喻,寓意君子要学会隐忍等待,等到拯救的筹码足够时,才赢得的是吉祥。

    “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南狩”:狩猎于南方。“大首”:首领。

    本段是承上段意思,继续讲述受到伤害的君子向南方避难,得到保护,但不可操之过急。这里的“疾”是指急速。这是讲受伤害的君子得到暂时的庇护,要等待时机。

    “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左腹”是比喻,比喻君子被放入不尊的位置。“获明夷之心”:怎能获取贤人之心。“于出门庭”:于是君子就离开了那个门庭。这里的“门庭”是指君子为主人做事的地方,类似朝廷的地方。受到伤害的君子离开了朝廷,说明因主人的错误而导致贵族君子的出走。

    “箕子之明夷,利贞。”

    本段是借历史事件来论证因主人的错误,君子受到伤害出走的事实。这是本篇的中心思想。本篇开头以“明夷鸟”起兴的手法,隐喻君子受到伤害而出走,本段是举例说明问题的所在。是借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来阐明所论述的道理。“箕子”本是殷纣王的庶叔。因纣王无道,箕子劝谏纣王,反而遭到纣王的迫害而逃到东方。本段的意思是“箕子在黑暗无道的政治里,而出走离开,对未来不是很有利吗?”这是借历史故事,以教育现实的当政者,特别是处境艰难的“君子”,放眼未来,走出困境,要学箕子那样,离开那个“门庭”,等待时机,最后反而得到封国的好结局。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本段是总结性的阐述,君子受到伤害的根本原因,是“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这种政治黑暗所造成。“晦”:黑暗。本段意思是“没有了光明,黑暗来临;开始时光明四方,可后来就暗无天日了。”这是用“登天”与“入地”来比喻国家政治上的前后不一,开国初期与开国后期政治上的变化,即有光明走向黑暗,即初心是好的,可后来就变坏了。从这一段内容来看有一种影射,只有文王开国时期,是政治比较清明,是“初登于天”,也只有周到了衰落时,才是政治上的“后入于地”。这就是政治上的天壤之别,这是用光明与黑暗来隐喻着周王朝的历史命运。《周易》一书岂能是文王,周公之作呢?纯是后封建时期人的拉大旗作虎皮的妄说。

    本篇内容有点像《论语》里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句话的意思,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可出来做官了,若国家政治黑暗时期就应收敛自己隐藏起自己。而本篇主旨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或政治韬略。在政治环境险恶时,应做到韬光养晦,艰苦隐忍,或脱离险境求得自保,并积蓄力量,待机而动。本篇是通过比兴,隐喻政治上的黑暗,君子受到迫害。又通过引用历史事件而启迪君子学会政治韬略,即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总之,本篇依然是为“君子”讲述安邦治国上的政治道理。

    而这种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书,却被史巫篡改为卜筮格式而用之。我们看一看《左传·召公五年》所记载的以春秋文本《周易》的卜筮例子:“初,穆飞之生也,庄权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曰:‘是将行,而归为子祀。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明夷》曰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明夷》之“谦”,明而未融,其当且乎,故曰为子祀。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而未融,故曰‘重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世乱谗胜,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吾子,亚卿也,抑少不终。”

    此筮例中的《谦》是春秋《周易》文本中《明夷》里排第一的繇题。而此例中主要是以《明夷》和《谦》的符号的八卦取象,又结合占筮出的变繇之辞,即《明夷》卦里的第一繇辞来断所问事项的吉凶。此例中在解卦中出现的“明夷于飞”,“重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正是春秋《周易》文本《明夷》里排第一,并以《谦》做繇题的繇辞。即“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而这一句被史巫当成占辞,而后再被改造成“六·九”文本时(即今本《周易》)是以“初九”为爻题外,其内容是一样的。

    而在此例的解卦中,所出现的“日”、“鸟”、“牛”、“火”、“山”等,既有取象,又有取义,即以卦中的字义上所得,又有以卦象上所得。总之是以卦象及爻数与所得的所谓占辞来联想、比附人事吉凶。

    这一筮例虽然明言的是“以《周易》筮之”,但这里说的《周易》,既不是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也不是原创的《周易》。这一筮例所使用的是春秋《周易》文本(即繇式《周易》)作为卜筮的结果。由此说明繇式《周易》是在原创《周易》的基础被史巫篡改成卜筮的工具,无论用“繇式《周易》”,还是“爻式《周易》”进行卜筮,都与原创《周易》不是一回事。并且《左传》所记载的筮例,更主要的是把《周易》所用那套符号,既演变成卜筮符号工具,又演义出八卦取象成为八卦卜筮上的主要内容。

    而到帝制对今本《周易》文辞的注释,就是通过“象数”犹如卜筮(算卦)上的说法语境。看荀爽与《九家易》的对所谓第一爻辞注释。

    荀爽曰:火性炎上,离为飞鸟,故曰“于飞”。为坤所抑,故曰“垂其翼”。阳为君子。三者,阳德成也。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食君禄也。阳未居五,阴暗在上。初有明德,耻食其禄,故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也。

    “有攸往,主人有言。”

    《九家易》曰:四者初应,众阴在上,为主人也。初欲上居五,则众阴有言。言,谓震也。四五体震,为雷声,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也。

    我们通过《周易集解》所汇编的这二家注释,即荀爽与《九家易》对所谓的第一爻辞内容注释的说法,从那些卦象及爻位数之说类似《左传》里记载的卜筮例中取象及爻数联想附会方法。“象数”易学里的“象数”,本身就是以“象数”注释今本《周易》之前的卜筮(《左传》里记载的算卦)方法内容,后被移植用来成为解释今本《周易》极其错误的方法了。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