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在线阅读 - 第五百七十章:天子党不打天子党

第五百七十章:天子党不打天子党

    一言出,朝堂惊!

    老大人们感觉已经麻木了,今天到底是怎么了,明明是内阁的朱阁老提议要为太子开府,明面上是礼仪之争,实际上却是太上皇在为东宫争取利益,算是太上皇和天子之间的争斗。

    这怎么到了现在,变成了天子一系之间的内讧了呢?

    余俨,沈敬,于谦,俞士悦,现在又搭上一个王文,各持己见,敢问诸位,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啊?!

    不过,群臣惊疑不定,朱祁钰的脸上,却微不可查的漾起一丝笑容。

    王文,该是这个样子的。

    这位老大人,性格刚硬,固执己见,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朱祁钰看中的就是他这种性格。

    但是,或许是深感圣恩,自从当上吏部尚书后,王文也有了事事以天子之意唯命是从的倾向。

    所以,这一次东宫开府的事情,在朝议开始之前,朱祁钰没有给任何人任何的暗示。

    他想看看,王文会作何态度。

    于是,到了朝堂上,王文果然犹豫不定,迟迟不肯开口,这其实不符合他的性格。

    这位老大人,在这种大事上头,向来是最刚硬坚决的。

    就如现在……

    “陛下,太子出阁而不备府,乃是廷议而定,如今若擅自更易,岂非朝令夕改,朝廷威严何在?”

    “何况,宵小之辈些许流言而已,只需找出散布流言者,重重惩治,流言自平,何需更易廷议的结论?”

    于谦考虑的是国本稳固,但是王文考虑的,却是朝廷权威。

    储本稳固能让社稷安定,朝廷权威稳定,亦能使朝局平顺,二者殊途同归,但出发点却不同。

    从根子上来说,这其实是于谦和王文对于朝政的两种不同处事态度。

    于谦的性格,其实是外柔内刚,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说的就是于谦这种人。

    所以实际上,拿准了这一点,于谦不论心中如何作想,在实际行动上,会为大局而舍小情。

    至于王文,这个老头就是一块黑石头,外硬内硬,嘴上不饶人,手上不放松,喜欢用铁血手段解决问题。

    两者没有谁好谁坏,只能说在不同的状况下,各有优势。

    朝中只有于谦,会有夺门之变,只有王文,则过刚易折。

    但是无论如何,都比朝中只有伏惟天子之意的应声虫要好。

    听了王文这番不算客气的话,于谦也皱了皱眉,道。

    “天官大人此言未免有些言过其词,太子出阁是大事,也是上次廷议定下的事情,但是具体如何出阁,是否备府,若要备府,如何设置官属,这都是需要好好商讨斟酌之事,何有朝令夕改?”

    眼瞧着两人的神色都不太好看,一旁的陈镒叹了口气,总算是开口调停,道。

    “于少保,天官大人,二位皆是为朝廷着想,何必动怒?”

    说着,陈镒转向王文,劝道。

    “天官大人,太子出阁本是仪典,即便如今不备属官,日后亦要备置,何况民间已有流言,纵然是因宵小之辈挑动,朝廷却也不得不做出应对,不妨如于少保所言,且先将詹事府等几位重要官属备下,太子府下衙门一置,流言自然平息,再仔细纠察幕后之人不迟。”

    和于谦的外柔内刚,王文的死硬脾气不同的是,陈镒这个人,其实更加的怀柔。

    应该说,这和他科道之首的身份十分不融洽,但是,这位陈总宪的确是这样一个人。

    除了少数大事,譬如弹劾王振,阻拦扣阙这些事情之外,陈镒很少在朝堂上表现出自己锋利的一面。

    多数情况下,他反而是最愿意息事宁人的。

    之所以如此,应该说,和科道风宪这帮愣头青脱不开关系。

    底下的人胆子大的没边,什么话都敢说,他这个科道的大头目要是也这样,那谁来替他们收拾残局。

    大家一起莽上去,然后一起团灭吗?

    因此,虽然是谏官之首,但是正常情况下,陈镒往往是那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既是为了朝堂稳定,也是为了自己手底下那帮崽子的性命着想。

    然而,王文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满朝上下,能压的了他的,就只有天子一人。

    如今天子不开口,别说是陈镒,就算是太上皇来了,他也照样不给面子,当下便冷笑一声,道。

    “说得好听,便暂且不提朝廷一再被波风捉影的流言影响是否正常,你们要论太子出阁,那老夫便跟你们来论一论。”

    说着话,王文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内阁当中,问道。

    “朱阁老,你既然首倡为太子备府,那么,老夫便问一问你,备府之后,东宫现有的课业之外,是否要增加政事讲读?”

    朱鉴没想到,自己都这样了,还被人继续揪出来诘问,一时发愣,没来得及回应,王文的下一句问话便已经到来。

    “若不加政事讲读,那么官属备来何用?当吏部铨选官员很轻松吗?”

    “若增加政事讲读,那么太子不过三岁幼龄,圣人经义未习,世间道理未明,可能读懂否?”

    “再则,太子纵为储君,不过幼儿而已,又要习读经义,又要讲读政事,倘若东宫积劳成疾,有所不虞,国本动摇……”

    “那么,你朱用明,万死莫赎!”

    这一串连珠炮一样的诘问,让朱鉴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气势扑面而来。

    他有些恍神,是他跟不上时代了吗?

    啥玩意叫“倘若东宫积劳成疾,有所不虞”,这话是能乱说的吗?

    啥叫“国本动摇”,用脑子想想,什么样的“不虞”,能到“动摇国本”的地步,这不就差明着咒太子殿下了吗?

    朱阁老环视四周,只见周围的大臣,有苦笑者,有摇头者,但是唯独没有人感到意外,更没有人出面弹劾王文。

    于是,他心中忽然对自己多年的仕途生涯产生了怀疑,难道说,他离开朝堂太久了,以至于都不知道,现在的朝堂上,已经对言路放宽到如此地步了吗?

    应该说,朱鉴的确离开朝堂时间有些久了,先前一直在地方巡抚,后来在大同镇守,调回京师之后,没待几天又奉命出使瓦剌。

    如今回了朝廷,也不过待了一两个月,对于朝堂的很多情况,的确并不知晓。

    朝堂上哪里是对言路放宽了,明明是对王老大人这一个人的说话方式适应了。

    要是朱鉴早回朝一年,他就能见到王老大人的各种高光时刻。

    谷别说是太子了,咒太上皇在迤北回不来的话,这位主儿都敢说,朝堂上的老大人们表示,已经习惯了。

    这要是换个人,早就有一堆言官跳出来弹劾了。

    但是王文……算了吧!

    这种顶多算是君前失仪的小错误,弹劾了也是罚俸了事,完了下朝之后,天子还得再找由头赏金银器物补回来。

    这哪是弹劾王老大人,分明是帮王老大人发家致富,所以,还是别白费力气了……

    因此,一时之间,朝堂上的老大人们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有抬头的,也是在看朱鉴这位近些日子在朝中上蹿下跳,精力充足的内阁大臣会如何应对。

    朱鉴感觉到朝堂之上,都是望向他的目光,反而是如此放肆的王文,没有一个人理会,他忽然就是一阵火起。wap..OrG

    今天的朝议,种种意外,朱大人赔了夫人又折兵,本就憋了一肚子火,现如今,又被人拉出来当靶子。

    他真的想跟王文一样破口大骂。

    王简斋你**的搞明白没有,现在说备府的是于谦,是**的陈镒,是胡濙,是俞士悦。

    这帮人你不去骂,全冲他来算什么本事?

    咋的,他这么像软柿子吗?

    心头憋着怒意,朱鉴走到殿中,冷着一张脸开口道。

    “天官大人果然深谋远虑,但是,天官大人如何能确定,东宫太子难承储君之责?”

    “再说了,如何辅导太子,帮助太子接触朝务,研习经义,自有教授太子的翰林和太子府詹事操心,若是殿下真的过分疲劳,那也是辅导太子的属官之过,天官大人何以让老夫负责?”

    这番话说的满含怨气,带着浓浓的不满,让一旁的俞士悦不由苦笑一声。

    好好的,怎么又扯到他这来了……

    不过,说到底,其实还是因为朱鉴在朝的时间太短了。

    还是那句话,如果他早一年回朝,就会知道,王老大人虽然出了名的说话难听,但却绝不是不知分寸,乱喷一通。

    是,现在说要开府的是于谦,但是,于谦是什么人,天子的心腹,王老大人要是在朝堂上跟于谦对骂,岂不是给天子难堪?

    所以,拎朱鉴出来当靶子,是理所当然的事。

    王文是固执,又不是傻,他说话的时候的确看似无所顾忌。

    但是,怎么说,对谁说,却是有讲究的。

    要是他真是个愣头青,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往前冲,也不可能坐得稳吏部尚书这个位置。

    这招啊,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里是在骂朱鉴,实则却是在反对于谦备府的意见。

    可惜,朱大人由于信息掌握不足,一时之间把握不到这一点,只觉得王文在针对他,这番充满怨气的话一出口,朝中不少大臣对他的评价,不由又降低了一层。

    啥叫都是“辅导太子的属官之过”,这不是明晃晃的甩锅吗?

    要知道,天子刚刚说了要让内阁次辅兼任太子府詹事,朱鉴这句话,几乎就是将责任,都甩到了俞士悦的身上。

    结合两人这段时间的关系,老大人们心中自然就会想。

    这段时间,您朱阁老那么为难俞次辅,人家都没跟你计较,结果这一翻手,你逮着个机会,就开始给人家使绊子,未免有些过分不厚道了。

    虽然说是无故被cue,但是,这种情况,俞次辅显然也不好沉默。

    于是,他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请放心,臣既受陛下之命,辅导太子,自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若殿下有失,臣亦自当向朝廷请罪。”

    太子到底会不会有不虞,朝臣们不知道,但是,这一个甩锅,一个承担的姿态,却是高下立判。

    应当说,到了这一刻,无论最终东宫备府的朝议是否通过,内阁的这一场斗争,都算是彻底画上了休止符。

    俞次辅凭借过人的德性和定力,成为了那个最后的赢家。

    士林当中的赞誉和名声,有些时候,比朝廷之上的升迁罢黜更加重要,何况,这次俞次辅是名利双收。

    虽然东宫的确有课业繁重的压力,但是,真以为俞次辅是傻子吗?无论是授课还是讲读政务,既然成了太子府詹事,俞次辅自然会负起这个责任,若是压力太大,他自然会稍稍放松。

    不然的话,万一太子真的出什么事,他脱不了责任,还用你朱鉴提醒?

    朝堂上各执己见,六部七卿一首辅中,礼部,兵部,工部,吏部,都察院,都基本已经表明了态度。

    内阁这边,因为牵涉到俞士悦和朱鉴之间的争斗,王翺不便表态,户部的沈尚书一向是不谈钱一切好说,刑部的金尚书日常摸鱼。

    朝会开到这,应该说局势已经基本明朗了。

    于是,朱祁钰也就不再沉默,直接开口道。

    “次辅能有此担当,朕心甚慰,东宫备府一事,利弊已明,于尚书所言有理,为全礼制,亦为彰朕奠安国本之意,府坊不可不置,虑及太子幼弱,不必备齐,亦不必令东宫预政,但日常经筵讲读,却不可废。”

    “礼部何在?”

    胡濙赶忙上前,躬身道。

    “臣在。”

    “加紧准备,依照太上皇出阁仪典,备太子出阁之仪,朝廷开印之后,正月内择吉日行出阁礼。”

    “遵旨。”

    紧接着,随着胡老大人退下,圣音再次响起,道。

    “命内阁次辅俞士悦兼任詹事府詹事,命翰林学士萧镃兼任左春坊大学士,命翰林院侍讲徐有贞调任右春坊大学士,命御史余俨调任司经局洗马,即刻赴任。”

    不得不说,这番任命,前两个还在情理之中,但是后两个,却颇出乎朝臣们的意外。

    要知道,余俨刚刚可是竭力反对为东宫备府的,结果,反倒被调入了东宫当中,也不知这对余大人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再说徐有贞,老大人们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是……

    这人谁呀?翰林院还有这么个人?

    一时之间,朝廷上纷纷开始交头接耳,相互打听起来,掀起一阵低低的议论之声……月麒麟的皇兄何故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