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情仇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歷史竟重演

第三十三章 歷史竟重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世民派人追查五皇子齐王李祐谋逆案件的馀党,结果牵连到太子李承乾的亲信紇乾承基。当紇乾承基被捕,进一步审问时,紇乾承基竟然供出:“太子也在策划篡位!”

    根据紇乾承基的口供,当齐王李祐反叛的消息传入东宫,太子承乾曾经取笑道:“齐王也想造反,真是自不量力!齐州离京城多远哪!怎能比得上本殿下?这东宫院子西面隔一道墙,就是皇宫大内!”

    原来,自从承乾派刺客暗杀李泰失败,就唯恐李泰迟早会夺去太子之位。因此,他决心发动政变,提前登上皇位,以免夜长梦多。他与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儼、洋州刺史赵节、駙马都尉杜荷等人结盟,秘密商议逼宫的策略。

    汉王李元昌是唐高祖庶出的第七子。李世民对这个七弟不太喜欢。李元昌触犯过国法,李世民亲笔写信责怪他,让李元昌心生不满,努力巴结太子承乾。

    李元昌对承乾提过好几次,他看中了皇帝身边一个很会弹琵琶的宫女。他请求承乾将来即位之后,要把那名美女赏赐给他。承乾笑着应允。李元昌则叹道:“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啊!”

    承乾阵营的第二员大将是兵部尚书侯君集。侯君集很早就追随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过程中出了很多力。后来,他奉旨讨吐谷浑、攻灭高昌,战功显赫。当时高昌一战,朝廷上下都不看好,只是李世民执意出兵,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侯君集身上。当侯君集出乎眾人意料之外,攻灭高昌时,却有人告他私取寳物。

    侯君集刚带着高昌王归朝,就被人告状,而李世民连审都没审,就判他下狱。侯君集从此对皇帝心生怨恨,就透过自己的女婿贺兰楚石,设法接近太子。

    有一天,候君集故意对承乾暗示道:“魏王现在大受宠爱。如果哪一天皇上宣殿下进宫,殿下可不要轻易就去!”

    这话的含义再明显也不过,就是提醒太子小心提防魏王李泰,不要重蹈从前皇太子李建成遵旨进宫面圣,结果被截杀于玄武门的覆辙。承乾深以为然。

    侯君集向承乾表明心跡之后,担心计划泄漏,心中不安,常常晚上睡不着,甚至夜间做恶梦,大叫着惊醒。他的妻子发觉他有心事,建议他千万要安份。侯君集没有听进去。由于他曾经参予玄武门之变,结果成为功臣,等于赌赢了,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运气再赌一次。

    承乾的党羽经过多日讨论,决定要太子装病,等皇帝来探望时,出其不意予以生擒,再加以软禁。然后,依照玄武门之变的做法,逼皇帝让位,尊他为太上皇。

    这个计划似乎很周密,也不难执行。只不过,太子尚未开始装病,就由于紇乾承基招供,而东窗事发了。

    李世民派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人审理此案。他们依照紇乾承基的供辞,找到贺兰楚石之后,贺兰楚石受不了逼供,出卖了他的岳父侯君集。

    由于侯君集曾经冒死参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做梦也想不到,他竟会密谋发动另一次政变来推翻他原本拥立的皇帝!更令李世民气愤的是,魏徵生前曾请他重用两名官员,说他们有宰相之才,而其中之一就是侯君集。

    魏徵看好的另一名官员杜正伦,已经因为不小心多言,惹李世民生气,被李世民贬为贬为谷州刺史。李世民于是咬牙切齿想道:魏徵推荐的两人,没有一个是好人!可见魏徵识人不明,朕白白听了他那么多年教训!

    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李世民又发现,魏徵生前每有諫书,必留副本于家中,还曾经拿给史官褚遂良看。李世民不禁怀疑,此举恐怕有留为自赏及博取清名之用!

    李世民越想越气,就下旨解除小女儿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这还不够他洩愤。他特地跑去魏徵的墓地,下令砸掉自己亲笔题撰的魏徵墓碑!

    当他亲眼看到魏徵的墓碑被砸烂,竟然当着侍卫们,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吼叫声!此时此刻,他分不清自己要拼命发洩的,究竟是多年隐忍魏徵直諫所留下的积怨?还是近日查出承乾谋反所带来的痛苦?

    回到皇宫之后,李世民在自己的寝宫喝闷酒,喝到大醉。然后,他想找个对象倾诉,但可惜这个对象,却一定不能是洛湄!李世民想像得到,洛湄必然会认为,他的儿子们争位是他的报应!

    事实上,洛湄不但这么想,还忆起了长孙皇后发过的誓———长孙皇后曾说她若有半句谎言,她自己会早逝,而她的儿子们会重演玄武门之变。结果,长孙皇后不但真的早逝,而且,她的儿子们也真的兄弟鬩墙!如此看来,她当初的誓言是否有假?倘若有假,是哪一句假?元吉丧命于尉迟恭之手,应不会假,因为很多人都这样传说。那么,难道长孙皇后栽赃了她自己的亲哥哥?难道长孙无忌下令除掉太子与齐王所有的儿子,并非先斩后奏,而在事先得到了李世民的许可?

    洛湄又想起来,自己流掉皇帝的孩子时,故意冷言冷语:“皇上杀了元吉五个儿子,只还这一个,并不为过!”其实是有意试探,想听皇帝反驳:“那不是朕的本意,是长孙无忌———”然而,皇帝当时完全没有辩解,似乎是默认了!

    将近十七年来,洛湄总想把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罪责降到到最低,才能够在自己接受他宠幸时,减少一些罪恶感。因此,她一直寧愿相信长孙皇后所说,大哥与元吉的儿子们总共十条命,主要该帰咎于长孙无忌。纵使那次她试探皇帝,并未得到想要的确认,她还是没有推翻长孙皇后的说法,直到长孙皇后发的毒誓完全应验...

    这皇帝当年真有那么狠,连未成年的十个侄子都打定了主意不放过?若是果真如此的话,李祐与承乾带给他的报应未免太轻了!

    然而,假如他受到更严重的报应,洛湄觉得自己还是会为他伤心。毕竟,他千错万错,对洛湄,却是千恩万宠!洛湄沉思至此,不禁黯然长叹,愴然泪下...

    就在洛湄又一次陷入心灵挣扎之时,李世民乘轿去找杨淑妃,摇摇摆摆跨进了淑妃的寝宫。

    他一见淑妃,就哭诉:“为什么,朕苦心栽培的承乾、慷慨封赏的祐儿,都要造反?又为什么,承乾与泰儿一母同胞,却视彼此如寇仇?”

    说到此处,李世民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差点说不下去,但他很快为自己强辩道:“朕与大哥相差十岁,小时候不亲近,难怪没什么感情!可是承乾、泰儿两人只差一岁,从小一块长大,怎会丝毫不念兄弟之情?”

    淑妃很为难,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其实,她最想说的是:皇上既然废了承乾的太子之位,总该改立恪儿了吧!但她当然不能这么说,甚至不能直接提出任何批评。她想了一想,只能轻叹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句话勾动了李世民关于承乾与李泰的一些回忆,使他感叹道:“你说得一点也没错,承乾与泰儿从小就爱比来比去。说实在的,泰儿比承乾努力上进。”

    李世民接着提起两年前,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三百五十八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跡、神话传说、重大歷史事件等,旁徵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李世民因此非常以李泰为傲。

    淑妃晓得李世民非常疼爱李泰,不但时常喊李泰的小名青雀,而且不惜给李泰别人都没有的特权。最明显的例子是,由于李泰体型肥胖,从皇宫门口进来早朝时,走长长一段路很辛苦,李世民就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更离谱的是,李泰不肯去藩王该去的封地,硬要留在长安,皇帝也就随他。淑妃想到了自己的恪儿循规蹈矩,去了封地,以致长年见不到面,而李泰却常常出现在皇帝面前,处处设法讨他父皇欢心!淑妃不由得满怀不平。

    为了李恪,淑妃实在很想说李泰的坏话,却又唯恐太露痕跡。于是,她沉默了片刻,才以客观的语气说道:“皇上这么欣赏四皇子,也就难怪太子不安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想起了承乾发表的自我辩护之辞:“儿臣既为太子,夫復何求?但为李泰所图,才与朝臣谋划自保的办法,也才有小人教儿臣图谋不轨。倘若父皇改立李泰为太子,就中了他的计了!”

    这么一想,李世民不禁哀喊出声:“天哪!朕竟然犯了当年父皇所犯的同样错误!原来,承乾是怕步他大伯父的后尘,才鋌而走险!若是朕叫泰儿一定要去他的封地,不让他留在长安,承乾就不至于谋反了!”

    李世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一世英明,但在做父亲这方面,却居然跟才具平庸的父皇一模一样!他忍不住暗叹:人生多么讽刺!

    由于发现自己也有责任,李世民不忍心处死承乾。第二天,他授意审理承乾谋反案的官员们建议,废承乾为庶人。然后,他亲口批准。

    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改立谁为太子。李世民深知淑妃一向的心愿,也因李恪优秀而有意成全,但又明白长孙无忌必然会反对,而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候,李泰求见。

    李泰以为,太子之位已成了囊中物。然而,为保万无一失,他不顾体胖懒动,赶紧到父皇面前来献殷勤。

    李世民一眼看穿了李泰的来意,不听他东拉西扯,就直言道:“承乾被废了,照理说,你是嫡子,继承顺位反而比你三哥高。只不过,朕对你有一点不放心,就是怕你不能友爱兄弟!”

    “父皇言重了!”李泰连忙辩解道:“儿臣与大哥有过一点磨擦,只是因为,大哥怕儿臣威胁到他的太子地位,一直在设法对付儿臣!若是儿臣当上了太子,绝对不会那么心胸狭窄!儿臣不但不会忌讳弟弟们,还愿意立九弟为儿臣的继承人!”

    “你要立雉奴为你的继承人?”李世民讶然问道,觉得不可思议。

    “是啊!”李泰一边在胖脸上堆满了諂媚的笑容,一边以感性的声调答道:“因为儿臣知道,父皇念在母后去世的时候九弟还小,就在父皇自己的寝宫抚养他,对他特别有感情,所以,儿臣将来打算立九弟为皇太弟。”

    “不过,那不是朕能看得到的一天,你无法向朕保证。”李世民质疑道。

    “父皇若不信,儿臣一当上太子,就杀掉自己的独子,以明心志!”李泰急切保证道。

    李世民一听,陡然心惊---李泰渴求太子之位那种不顾一切的狂热,太像朕自己当年了!

    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翻版,李世民反而羞于面对。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只说了一句“你让朕再好好考虑几天吧”,就把李泰打发走了。

    当李世民把李泰这番话转述给諫议大夫褚遂良听,褚遂良大大摇头,表示魏王所言违背常理。

    于是,李泰过度急于求成,反倒落了一场空,并且使李世民想到了原本从未考虑过的李治。

    长孙无忌力主立李治,口口声声:“晋王仁孝,会是守成之君!”

    李世民不放心懦弱的李治,想立李恪,郑重说道:“皇子之中,恪儿英明果决,最像朕!”

    然而,他还是说不过长孙无忌。

    淑妃得知,比十七年前更加大失所望。她生平第一次喝醉酒,跑到洛湄面前痛哭。

    酒后吐真言的淑妃流泪倾诉:“我原以为,我偷偷把承乾有男宠的秘密告诉魏王妃,李泰必会去向皇上告状,他们兄弟俩衝突也就会越演越烈,一旦两败倶伤,太子之位就是恪儿的了!怎么也想不到,李治那个傻小子,居然也排在恪儿前面!”

    洛湄听了,很意外承乾男宠之事原来最初是淑妃洩露的消息,以至于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淑妃接下去哭喊道:“我真不懂,当今皇帝到底是李世民,还是长孙无忌?为什么李世民说了不算?长孙无忌说了才算?”

    “淑妃姐!”洛湄这才开口,委婉开解道:“你不是不知道,皇上为了要天下人视他为纳諫明君,自从即位,就受制于大臣,已经养成了习惯,改不了了!”

    “他要维持纳諫明君的形象,结果是害江山社稷损失了真正的明君!”淑妃吶喊道:“这不是做娘的说偏袒儿子的话,而是千真万确!恪儿承袭了他外祖父与父亲的文才武略,也像他们一样机智果断,可是不像他们心狠手辣,他宅心仁厚,足为天下楷模!这样完美的皇子,竟然当不上储君,天理何在?这太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恪儿没当上太子,的确很不公平!”洛湄惋叹道,又劝解道:“不过,淑妃姐,你记不记得,在我怨恨命运对元吉不公平的时候,你曾经怎样劝过我?你说,这世上没有公平,我们只能在弱肉强食的夹缝之中,生存下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请你也想想自己说过的那句话吧!别再难过了!再难过,也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

    淑妃听得怔住了。然后,她默默点了点头。

    洛湄伸手拍抚淑妃的背脊。淑妃则一把抱住了洛湄,哀哀啜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