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章 卫府大纛升,壮士气豪雄1

第四十三章 卫府大纛升,壮士气豪雄1

    荀彧笑道:“阿旻可是为河东之事而来?”

    赵旻早已习惯荀彧的料事如神。zWWx.org

    “正是!”

    荀彧微微颔首后,对侍立于旁的刀笔吏低声吩咐几句。

    那刀笔吏匆匆离去后,荀彧指了指自己对面的蒲团。

    “阿旻,坐!”

    赵旻刚刚坐定,荀彧便问道。

    “阿旻,计将安出?是否需尚书台配合行事?”

    同为架空刘协之人,虽然荀彧和赵旻利益高度一致,但二者对刘协的感情深厚程度终究不同。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赵旻虽极为反感刘协,却不得不与刘协同盟;

    荀彧则恰恰相反。

    其人虽不得不将刘协架空,却对刘协感情极深。

    由于二者间存在这种微妙的分歧,所以赵旻在对外作战时,不愿与尚书台搭上关系。

    赵旻实际上,只是将尚书台当成了自己的行政文案部。

    赵旻想法如下:

    尚书台只要替老子发发诏令、任免一下官员、以天子之名拟一拟檄文即可,其它的事儿,不用你们操心…

    至于荀令君,还是要为老子出谋划策的。

    尚书台作为东汉实际上的权力中枢,是可以代表天子行使行政权的。

    综上所述,赵旻只是将自己的全盘战术一五一十告诉了荀彧,却不愿尚书台协助作战。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荀彧这个聪明人当然深明此理。

    他莞尔一笑:“阿旻大可不必对天子抱有成见,天子只是经验不足而已。”

    赵旻对此不以为然。

    “叔父大人,你我求同存异便是。”

    荀彧对赵旻无可奈何,摇摇头道:“阿旻莫非欲还政于太子?”

    赵旻抱拳:“叔父大人明鉴!旻必竭心尽力教导太子,待太子继位后,旻将还政于新君。”

    荀彧张口欲言,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其人一张白净俊脸涨得通红。

    赵旻虽然明摆着盼刘协早点儿驾崩,可人家没明说啊。

    难道要荀彧斥责赵旻不该还政于新君?

    谁让赵旻只比刘协大四岁呢!谁比谁先死这种事儿,除了昊天上帝和阎王爷外,何人能说得准?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于是卫觊溜了。

    荀彧失笑道:“阿旻欲何时开府?”

    “后日巳时,届时请叔父大人屈尊移驾,拨冗前往观礼。”

    荀彧再次失笑:“阿旻何以如此生分!阿旻放心,某必到场。”

    辞别荀彧、出了尚书台后,赵旻转念一想,干脆写就数份请简,也就是请柬,策马跑了一大圈,亲自送至钟繇、孔融、刘艾、伏完…等重臣府上。

    因天色已不算早,所以赵旻只递请柬,却不登门做客。

    饶是如此,待赵旻满身大汗回到杨彪府上时,也已是华灯初上之时。

    万幸杨彪已渐渐习惯自己准女婿早出晚归,对此不以为意。

    晚饭后,老头儿又领着赵氏叔侄进了书房。

    “阿旻,犬子德祖将随伯宁抵京,卫府可还有缺额?”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杨老头儿的犬子德祖,就是杨修杨德祖。

    杨修被杨老头儿勒令禁足于长安,协助满宠处理政务不许外出,近期刚刚刑满释放…啊呸!禁期解除。

    老头儿不但支持卫府,而且愿意让独生子进卫府任职,赵旻这个卫府掌舵人卫将军,对此求之不得。

    “大人放心,大兄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旻再加设一名主簿即可。”

    算起来,杨修是赵旻妥妥的大舅哥。

    尽管赵旻这个没良心的负心汉,在陷入伏梦的温柔乡后,早已将杨樱月大美女丢到了九霄云外。

    杨修之智毋庸置疑,他爱显摆这一点,也根本无伤大雅,他因为陷入了夺嫡之争,而且摊上个无懈可击的老爹,所以才会被残暴多疑的曹操宰掉。

    大耳朵刘备虽然粗鄙,且臭不要脸,但杨修若跟着大耳朵,不但性命无忧,或许还能混个镇北将军当当。

    大耳朵本就喜欢文化人儿,若这文化人儿喜欢讲讲荤段子,再时不时作几篇天花乱坠的华美文章劝劝进,大耳朵一定会与杨修结成忘年交。

    赵旻当然不在意杨修这种恃才傲物的书生意气,他胸中容纳的是星辰大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杨彪对赵旻的回答非常满意。

    “便如此。阿旻,老夫听闻,傍晚时你曾遍发请简,你欲何时开府?”

    显而易见,老头儿对赵旻这种坦坦荡荡的做法满意至极。

    尽管赵旻只是在作秀装笔。

    赵旻抱拳:“大人,小子欲于后日巳时开府,请大人拨冗观礼,今后还需大人多做监督。”

    政治圈,实则与某圈儿一模一样,都是大秀场。

    赵旻虽极讨厌如此,但他仍不得不为,因为苟才是王道…

    啊呸!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是王道。

    毕竟得道多助嘛。

    这一点,同为国贼,曹操做得就不如前辈董卓好。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司马家更是将所有的遮羞布都扯了下来,吃相粗鄙难看至极,俨然一副中山狼的丑恶模样。

    吸取了以上国贼们经验教训的赵旻,便显得极为坦荡。

    尽管他不想当国贼。

    杨彪和赵云二人,果然对赵旻这种坦坦荡荡的风格大为赞赏。

    于是乎,赵旻开府,得到了许都全面支持,并主动要求群众监督。

    这场大秀虽尚未开场,便已可宣告成功。

    可怜的刘勋,不但成了儆猴之鸡,还被赵旻拿来祭旗。

    满意至极的杨彪和赵云,各自回房安歇,赵旻却参照着魏种的地图,以及和董昭、魏种一起商定的细节,以素帛写出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

    这份计划,详细到具体的某个补给乡,甚至是亭。

    有魏种协调,这种小事绝对不是问题。

    首发&:塔>-读小说

    写罢这份计划后,赵旻将其收好。

    这是卫府开府后第一战,不但要胜,而且要大胜,尤其要大胜到天下大震!

    【作者题外话】:东汉末年时,民间尚未出现玉皇大帝的传说,昊天上帝自周代时便已有之,而楚地信奉东皇太一…

    不是农药中那个超级大控,而是《楚辞》中歌颂的那位天神。

    请简本名请简,流行于两汉。

    这时代还没有出现中秋节,所以八月望日只是普通日子,而且汉末的主食是以粮食粒为主,面粉?那是啥?

    月饼?小米捣碎制成的煎饼?

    再过十几二十年,面粉渐渐推广,那时才出现汤饼等面食。

    这一章,咱们聊一聊正始之变的序篇…

    云某这几天忙傻了,忘了先讲曹爽和司马懿的党争,敬请诸君见谅。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先用一句话做为开篇:

    初,曹爽以司马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初时,曹爽认为司马老贼年高德劭,所以以对待老爹的态度对待司马老贼,时常请教,不敢独断专行。

    前文提过,正始之变,是魏室中衰的分水岭,以曹爽为代表的宗室勋旧,遭到司马懿党人的血腥清洗,魏晋嬗代由此开启。

    然而罗马非一日建成,“曹马反目”也非朝夕之功。

    早在正始初年(西历240),曹爽与司马懿便为了争权夺利而各展神通,只不过彼时的争斗手段相对温和,曹马二人在面儿上也还算过得去。

    正始之变前二党之争,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其一是正始初年,曹爽一方面控制京畿卫戍,另一方面控制台阁,尝试架空尚书令司马孚(司马懿之弟),削弱司马氏对尚书台(奏事权)的影响。

    其二是正始五年(244),曹爽针对司马懿去年(243)在东线大败吴军的事件,仓促发动了伐蜀之役,试图与司马氏在“军功”方面相匹配。此次战役在魏被称作“骆谷之战”,在蜀被称作“兴势之战”。

    其三是正始六年(245),由于中护军夏侯玄(曹爽心腹)在之前的伐蜀之役后留镇雍凉,因此中护军的职位落到了司马师手中。为了限制司马氏的军权,曹爽拆分中护军部曲,毁中垒营与中坚营。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其四是正始八年(247)司马懿酝酿政变,装病不朝,并密令宗族子弟筹划诛杀曹爽。诸如蒋济、高柔、王观、卢毓等耆老;以及石苞(司马师心腹)等无赖,大约也是此时正式加入密谋的。

    至正始十年(249)正月,酝酿已久的政变一旦骤发,曹爽党人惨遭杀戮,嬗代遂开。

    早在明帝托孤(239)之前,曹魏内部对司马懿的忠奸褒贬,便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但彼时大抵是以正面评价为主。

    司马懿持负面评价的高级官僚,有侍中高堂隆、司徒陈矫、右将军夏侯霸等人。

    当然,严格说来,还有开国之君曹操。

    《晋书》是出了名的秽史,原始材料被司马群贼篡改过无数遍就不说了,甚至唐初修书时还被李世民“指导创作”,导致舛谬频出。

    可考历史:李世民对《晋书》修订极为关切,甚至亲笔为其中部分传记做赞语。

    奈何两晋不是汉末,没有《后汉书》佐证,所以,姑且引用之。

    《晋书宣帝纪》记载,曹操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无人臣之相”。

    魏武察(宣)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晋书宣帝纪》

    首发&:塔>-读小说

    虽然此说波流甚广,但从史源角度(唐修《晋书》)考察,可信度并不算太高,大约来自两晋南北朝时代的杜撰。

    尤其考虑到司马懿在武帝朝官阶低微,不过是一名年轻的太子幕僚;可知曹操绝无可能提防如此。

    这种写法,与《魏书高柔传》当中的“武帝欲诛柔,故授予险职”是相同的调子,大抵是发迹之后的附会之语。

    再看高堂隆:

    高堂隆是曹叡在潜邸时的老师。

    身为帝师,对明帝自然有匡佐劝谏之责。高堂隆临终遗言,是“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

    黄初之际(曹丕时代),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魏书高堂隆传》

    从时代背景(237)看,他口中的“鹰扬之臣”,说的便是彼时屡立军功、威势正盛的司马懿。

    咳咳,本书中的功臣之一,陈矫:

    矫资历极高,是群雄割据时代广陵太守陈登的幕僚,在魏一路官至司徒(三公)。

    首发&:塔>-读小说

    在明帝询问陈矫对司马懿的看法时,陈矫表示“司马懿是朝廷之望,但并非社稷之臣”。言下之意,无非是司马懿有才无德,缺乏忠义之心。

    (明)帝忧社稷,问(陈)矫:“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魏晋世语》

    陈矫籍贯徐州广陵,与围绕在司马懿身边的河北士人自然不属于同一圈子。因此他对司马懿的评价,更加客观。

    最后看夏侯霸:

    夏侯霸是夏侯渊次子,长期担任讨蜀护军,累迁至右将军。

    夏侯渊与夏侯衡(霸兄)两代与曹氏联姻,夏侯霸的政治立场一目了然。他对司马懿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话的。

    在曹爽覆灭(249)后,夏侯霸亡奔川蜀,对刘禅表示“司马氏自当作家门”。所谓“作家门”即谋逆篡代。

    夏侯霸奔蜀,蜀朝(指刘禅)问:“司马公如何德?”霸曰:“自当作家门。”--《魏晋世语》

    虽然夏侯霸这番话,是在曹爽死后才有感而发,但也不难看出,他在入川之初便敏锐地预言了事后发展,可见他对司马懿的腹诽,必然早已有之。

    由上可知,至少在明帝时代(227-239),曹魏阵营中的功勋元老,对司马懿的评价便产生了严重分歧。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综上所述,司马懿的“忠奸之辩”,绝非在正始年间(240-249)才出现。

    我们了解一下正始初年的“权归台阁”

    齐王曹芳继位之始,即正始元年(240),曹爽与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分享最高权力(录尚书事)。

    览查《魏书曹爽传》与《晋书宣帝纪》,二人的政治待遇,书法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异,便是曹爽的大将军,班次略在司马懿的太尉之上。

    但“录尚书事”(总揽朝政)的权力,说明了彼时二人完全对等的政治地位。

    拜(曹爽)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少主。--《魏书曹爽传》

    齐王即帝位,迁(司马懿)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曹)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晋书宣帝纪》

    由于司马懿在地方设置“大中正”,垄断了选举权,因此曹爽讽喻夏侯玄致书司马懿,欲改易制度,详见《夏侯玄传》。

    之后曹爽又授意群臣推举司马懿为“太傅”(上公),希望通过地位上的尊崇,使司马懿在“录尚书事”的问题上做出让步。使尚书台奏事先呈报自己,从而得制轻重。

    (曹)爽白天子,发诏转(司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魏书曹爽传》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有一种观点,认为曹爽尊司马懿为太傅,是明褒暗贬,这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太尉(三公)还是太傅(上公),均是荣衔,并无实权。

    司马懿真正的权力,来自在内“录尚书事”,与在外“都督中外诸军事”。而曹爽并未剥夺(也无法剥夺)司马懿这两项特权。

    换言之,曹爽尊崇司马懿,实际是自己先做出高姿态,希望司马懿投桃报李,做出让步。

    这与《曹爽传》中记载的,“初以太傅功高德劭,恒父事之”是完全吻合的。

    初,(曹)爽以(司马)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魏书曹爽传》

    至于被收归的权力,来自尚书台。彼时尚书台的负责人,名义上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实际由何晏、邓飏、丁谧等人把持。

    (曹)乃以(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晏典选举。--《魏书曹爽传》

    其中何晏是曹操女婿,丁谧是谯沛出身,也是曹操妻族丁氏的族人,邓飏凭借与何晏同乡(南阳)关系入统台阁,曹爽借此牢牢控制了中央的人事任免权。

    在控制京畿的军政问题上,曹爽任免毕轨为司隶校尉(京畿刺史),李胜为河南尹(洛阳是河南郡治)。

    其中毕轨儿子尚曹魏公主;李胜出身南阳,与驸马何晏同乡,均党附曹爽。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毕)轨司隶校尉,(李)胜河南尹。--《魏书曹爽传》

    通过正始初年的一系列操作,曹爽将京畿地区的军政大权,与中央的用人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是哪个狗贼说曹爽昏聩、肆意妄为的?

    人家这套操作绝无问题!

    真正影响曹爽声望的,是正始五年的讨伐季汉。

    正始五年(244)三月,曹爽与表弟夏侯玄,急匆匆前往长安,发动伐蜀战役。

    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途遇暴雨,伐蜀无功而返,严重损害了曹爽的个人威望。

    大将军曹爽,盛夏兴军伐蜀,蜀拒守,军不得进。--《魏书钟毓传》

    此役在魏国被称作“骆谷之役”,在蜀国被称作“兴势之战”。在《曹爽传》、《夏侯玄传》、《后主传》、《费祎传》、《姜维传》与《王平传》中均有涉及。

    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蜀书姜维传》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曹爽西征,并不是针对蜀汉,而是针对司马懿。

    曹魏正始二年(241)吴军伐魏,司马懿往讨。正始四年(243)司马懿又在皖城大破吴将诸葛恪,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威望。

    可见司马懿的“都督中外诸军事”权力,至少在正始四年依然未被剥夺,权位如故。

    (正始)四年秋九月,帝(司马懿)督诸军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魏)军次于舒,(诸葛)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晋书宣帝纪》

    针对司马懿在前线的节节胜利,曹爽**自然是坐不住的。

    翌年遂发动骆谷之役(244),试图通过“建立军功”而弥平与司马懿的名望差距。

    由于此战“志不在伐蜀”,而且曹爽、夏侯玄在领兵能力上确实远不及司马懿,遂惨败,在党争大戏中折了一阵。

    在曹爽返回洛阳时,留下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与右将军夏侯霸共镇长安。

    (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魏书夏侯玄传》

    雍凉地区是司马懿曾经活跃的前线,当地遍布其党羽,因此曹爽想利用安插夏侯玄来“败中求胜”。

    首发&:塔>-读小说

    可惜,此举不仅提前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连累了夏侯玄最终被杀。

    注意,这才是二党之争的转折点!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今日九点之前,奉上第二更。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