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艺强国在线阅读 - 第104章 为领导分忧

第104章 为领导分忧

    在当时,所有国营企业职工端的都是铁饭碗,如果让他们失去岗位,无异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车间主任老苏提出这个问题,虽然有点不怀好意,但也给方翰民提了个醒。

    会议结束前,方翰民让徐辉和蒋国新按计划组织职工考试,会后,他要把这方面情况尽快向袁厂长汇报。

    方翰民来到厂长办公室的时候,老袁也刚从会议室回来,他看着对方,“翰民,找我有事吗?”

    “袁厂长,有件事我急需向你汇报。”方翰民把一车间职工培训的情况说了一遍,“因为部分岗位实现了自动控制,新工艺需要的人手本来就比以前少,通过考试的办法,可以把富余职工淘汰下来,但这些职工怎么安排呢?”

    方翰民提出的问题,让老袁觉得很突然,“富余职工,有多少人?对、对呀,怎么安排他们......,还没有考虑过呢。”

    “但是,一车间重新投产在即,这个问题摆在面前,我觉得应该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这个问题在以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啊!”袁厂长感到有点措手不及。

    “其实,二车间在采用新工艺之后,也出现了富余人员,因为人数不多,他们在车间内部消化了,就没有麻烦厂领导。一车间的情况比较严重,据初步估计,新工艺正式投产后,将出现几十名富余人员,靠一车间自身肯定消化不了,恐怕需要厂里提供帮助。”

    “是啊,采用新工艺,搞自动化操作,必然出现富余人员。可是,厂里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呢?”袁厂长一时也没有主意。

    “新工艺和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凡是老产品旧工艺,只要进行工艺改造,都有可能出现富余人员,越是建厂时间长的企业,这个问题越严重。”

    “可是眼下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给一车间的几十名富余人员找出路,别看他们没能通过培训考试,这些人同样是国营企业职工,不能让他们下岗失业,否则,没法向社会交代。”

    “理论上讲,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包括企业富余人员在内的任何困难,都可以得到解决。”

    方翰民的这句话,让袁厂长很感兴趣,“发展的眼光,你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其实就一句话,如果能够保持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多少富余人员都不是问题。”

    细品之后,袁厂长觉得言之有理,“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嘛!只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可以解决富余人员问题,恐怕还需要新员工的加入。红星制药厂已经多年没有新产品问世了,在产品品种方面,这些年可以说是原地踏步,一二车间的工艺改造,只是解决了原来存在的问题,产品品种并没有增加,你这个思路给我们提了个醒!”

    “现在的形式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发展,红星制药厂将被其他企业甩在身后。”

    “企业发展确实应该提上重要日程了,但是,发展新产品对于一车间这几十名富余人员来说,是远水难解近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安置他们?”

    看见袁厂长十分为难的样子,为了帮领导分忧,方翰民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过了几分钟,他若有所思地说:“其实,这三四十名富余人员的安置,也不是多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需要厂里的支持和配合。”

    “哦?说说你的想法,我们的支持是必然的,需要厂里怎么配合?”袁厂长马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致。

    “八月底,最晚九月初,二车间的钯碳催化剂就要达到使用寿命了,按照以前的计划,必须对更换下来的废催化剂进行金属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将要建设一套专门的回收处理装置,必然需要一些操作工,到时候这些富余人员就能得到安置了。”

    袁厂长点点头,“这倒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回收处理废催化剂需要进行实验,还有装置建设也要一些时间,从现在到装置正式运行,还不得一年左右?这段时间,那些富余人员怎么办呢?”

    “最多一年,如果进展顺利,废催化剂处理装置估计十来个月就能投入使用。这段时间可以把富余人员直接划归人事科管理,让人事科出面组织富余人员学习文化课,但需要厂里向他们保证,学习期间工资待遇不变。”

    “组织富余人员学习文化知识,这倒是个好办法,工资待遇不变,也可以做到,只是......,那些职工文化基础普遍很差,我担心他们学得进去吗?”

    “一车间的富余人员都是培训考试没通过的一线工人,正因为他们文化基础差,培训考试不达标,才要对他们从文化基础开始进行培训。由于基础太差,有些人可能害怕学习文化课,一开始也许听不懂,但他们工资待遇一分不少,这期间学习文化知识是他们唯一的任务,即使听不进去,硬着头皮也要学,大不了让授课老师讲得慢一点,就当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扫盲。”

    “好,就这么办!这两天我召集一次会议,专门就富余人员安置问题进行统筹协调。”袁厂长完全赞成方翰民的建议。

    第三天上午八点半左右,红星制药厂二楼会议室,袁厂长主持召开企业富余人员安置协调会,除了出差在外的厂级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全部到会,另外,技术科、人事科和一车间负责人也同时出席。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以及部分生产单元实现自动化操作,生产单位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部分富余人员,对这些员工的安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这个会,就是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协调,下面请翰民同志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袁厂长讲了几句开场白,便把时间交给方翰民了。

    方翰民首先汇报了一车间采用新工艺的用工情况,然后介绍了岗位培训的考核结果,最后提出了安置富余职工的建议。

    话音刚落,主管生产的王副厂长马上抱怨,甚至有点幸灾乐祸,“我早就说过,什么新工艺,自动化,最终肯定会出现富余人员。只顾工艺技术先进,不管企业的实际情况,现在出现下岗职工,麻烦找上门来了吧?”

    “王厂长,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即使出现富余人员,这个趋势也是无法阻挡的,否则,企业生产靠人海战术,被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在老王面前,方翰民不像从前那么卑微了,现在可以做到不卑不亢。

    “你讲那些大道理,也许有点根据,但出现这些富余人员,你说怎么处理?”老王两手一摊。

    袁厂长提醒道:“看来你没注意听,翰民同志已经给出了富余职工的解决办法。”

    “我听到了,不就是组织职工学习文化课吗?就算那些下岗职工愿意参加学习,方翰民同志,不知你算没算过账,几十名职工,学习期间工资待遇不变,他们一年需要多少费用?还要请老师讲课,这些都要花钱啊!”老王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方翰民不紧不慢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既然王厂长这么关心经济成本,我就当着大家,做一个粗略估算。王厂长的意思,这几十名下岗职工,在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好像打了水漂,如果像从前那样在生产岗位,给他们工资才有意义。但是我要说,尽管学习培训期间这些职工不在生产岗位,但生产一点也没耽误,由于采用新工艺,生产效率更高,即使他们不在岗位,车间创造的价值,反而比以前高得多。”

    “问题是下岗职工在学习培训期间,厂里给他们工资,意义何在?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

    “王厂长,刚才我说了,即使下岗职工学习期间不在岗参与生产,车间的效益反而更好,这只是从经济层面考虑问题。我还想说的是,通过对这些职工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这对企业是无形资产的增值,这些职工素质提高后,将来对企业产生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学习培训期间给他们的工资,这就是意义所在。”

    老王不以为然,“学习培训后,这些下岗职工对企业产生的价值就大了?你这话让我听不懂。”

    “意思很清楚,请大家想一想,这些职工之所以下岗,是因为他们文化素质太低,无法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企业而言,他们几乎是无用之才,但他们是国营企业职工,你不仅不能让他们失业,还要想方设法给他们安排岗位,一分不少地给他们工资。通过学习培训,文化素质提高了,可以胜任新岗位,对企业来说,他们的价值难道不是增大了吗?”

    听到这里,主管财务的梁副厂长点头赞同,“嗯,翰民同志这些话,虽然说的有点绕,但细品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对于这些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的职工,他们现在除了从厂里拿工资,可以说对企业不产生任何价值,学习培训之后,素质提高了,成为可用之才,他们可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了,这账很清楚嘛!”

    听了梁副厂长的评价,老王无话可说了,方翰民却借题发挥,“通过对全厂基层职工的了解,我感觉红星制药厂生产一线的职工,包括那些通过培训考核和在岗的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都有待提高,否则,他们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听见一个没有正规学历的人大谈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总工程师老夏有点不舒服,“翰民同志的意思,红星制药厂一线职工素质都太差,那么,这些年来,我们的生产是如何搞起来的?你认为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意识到自己说多了,方翰民马上把话收回来,“夏总千万别那么想,红星制药厂基层职工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得到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