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高古梁有四个儿子,嫡长子已经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当庶吉士,自然不可能辞官跟着父亲来江南,那自然只有还是秀才的嫡次子了。

    剩下两个庶子都还小,十一二岁的年纪,在京城读书。

    而嫡次子高华启读书一般,相比兄长二十五考中进士,他今年二十有三,至今还是秀才,未来科举前途有限,于是跟在父母身边,操持一些家务,也说的过去。

    但真正的理由是,高华启和妻子姚氏曾诞下一女,只是不幸夭折,正好这时候,太子妃嫡女被悄悄送出宫,顺势顶替了这个孩子的位置,取名高婉瑜。

    高家怕皇家觉察,也怕在京城久了,不小心泄露一星半点,引来灭顶之灾,干脆跟着来了江南。

    “高古梁为人如何?”苏叶沉吟,她有一个大计划,如果能把高家拉进来,能事半功倍。

    不行的话,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了。

    “高家非常识时务,也低调,从不冒尖,”陈景轩评价道,“高家的祖训就是平庸,低调,不强出头,要不是疼爱女儿,当初也不会成为太子的岳家。”

    说实话,他还真有点佩服这家人,永远处于中不溜的位置,无论是在朝堂的地位,还是在文人中的名声,亦或者在京城的世家中。

    高家获得过最高的官职,就是正二品,每每做到头,有机会身为正一品的时候就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给子孙辈让路。

    高家的子孙也出息,不仅会读书,做官的能力也不差,可清流中却甚少听到高家的名声,张家才是那个读书人的领头羊。

    他们一家把低调贯彻到底,却也安稳到如今,即便太子失势,太子妃没了,也没让高家受影响。

    “谨慎,低调,有人情味,”苏叶评价,这是一家不错的人,确实可以合作,“那么你就去提醒他们一下,新帝查过高婉瑜的来历,不过被我们引开了,相信他们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陈景轩到不意外苏叶会利用这一点,“你想做什么?”

    苏叶拿出一沓图纸和资料,“这是改进的纺织机,不仅可以把棉花,蚕丝纺织成布,羊毛也可以,且速度是原来的好几倍,有了这个,布的产量一下子就提高了,价格也能压到最低。”

    机械化生产布匹,然后倾销到全世界,走资本主义进化的路,让某些国家无路可走!

    陈景轩接过,一页一页细细翻看,除了苏叶说的改良纺织机,还有羊毛的收购,处理,纺织等详细资料,另外有关于棉花的种植,上面也有详细的说明。

    “西域适合种植棉花?”这是陈景轩没想到的。

    “不错,西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夏天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适合棉花生长。唯一的问题是地广人稀,种植棉花需要人手,可以想办法迁一部分人过去,但总归杯水车薪,因此我发明了这种半自动化的种棉器械。”

    这些机器要靠人工操作,不能像现代机器那么自动化,比如推土的,得人推着去平整土地。

    但对这个时代而言,已经足够实用了,能剩下许多力气,有了这些器械,一个人就能发挥出五个人的战斗力。

    再加上西域并不是荒无人烟,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居住,把他们雇佣来干活,或者干脆告诉他们棉花的种植方法,向他们收购,都是可行的。

    因此迁移过去的百姓预计不会太多,前期有个一万人左右就够了。

    这是预防当地人不相信,不愿意给他们干活,或者跟着种植。

    等到江南这边的纺织业走上规模,会越来会需要西域的棉花,到时他们发现有利可图,会自动自觉去种植。

    甚至一些靠近边关,活不下去的百姓,也会去西域种植棉花。

    只要西域能源源不断生产棉花,江南这边就可以大量养蚕,棉布是中低端产品,走量,丝绸就是高端产品,方方面面垄断整个市场。

    陈景轩看完,忍不住倒抽口气,“江南的粮食关系整个大楚的粮食安全!”

    要是百姓们发现有利可图,都不种地了,改成种桑树养蚕,那就麻烦了。

    “我知道,因此需要提高粮食的产量,一是引进高产良种,二是改良现在的种子,让他们更加高产,资料我都有,你找一批有经验的老农去实验。第三,开发南边和东北的土地,南边可以一年三熟,东北的黑土地适合种植,又正好在边关,可以施行屯田制。”

    这些实施方案,苏叶都整理好了资料,用空间里的打印机打印出来,一并交给陈景轩。

    南边其实人口不少,但很多是山民,虽名义上是大楚的地盘,但很多地方各自为政,由土司或者寨主管理,亦或者是国中国的存在。

    即便他们没有像藩属国那样,成立一个国家,但当地的百姓只听自己族中长老的话,并不关心大楚朝廷。

    可以说,南边是一个个封闭的小社会,他们之所以没有联合起来,反抗大楚的统治,也是因为大楚对南边施行的政策,那就是让他们自治,不派人管理,也不收税。

    但不代表就放任自流,实际上每年派往南边的官员都不少,他们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监督,但凡有哪些势力想要联合到一起,就想办法搅黄。

    另外也有驻兵,这些士兵一是为了防止叛乱,二也是防止某个势力吞并其他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