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2章

    苏叶喷笑,“这话他们也信?”

    “信了,”梁源也觉得有点好笑,果然是没有进入官场的新人,这么轻易就被忽悠了,“报社社长亲自出面,把门口的信箱打开,拿出里面上百封投稿,然后请所有学子一起品鉴,选出文章写的最好的前十名,刊登在三天后的报纸上。但要求无视言论内容,只要不违法乱纪就必须采纳。那些学子在社长的引导下,真坐下来审稿了,讨论出前十名的文章,虽然有一些过激言论,把他们批评的一无是处,看得他们火冒三丈,也不得不承认,文章写得过于好了。”

    “对了,社长还说,如果他们不认同,没关系,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只要在明日之前写出来,能压过前十名的文章,就可以把那些他们看不惯的替换下来。反正报纸刊印不能开天窗,至于选谁写的,这个无所谓。”

    “想来那些学子一定在绞尽脑汁,”苏叶想想那场面,还挺可乐的,原本是来找茬的,结果变成了报社的长工,估计这次他们的文章没录取,一定万分不服,势必斗争到底,让自己文章非发表不可。

    如此一来,报纸就真的成为一个平台了,没有立场,言论自由。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苏叶的立场才是立场,那些不符合她需要的立场,压根发不上去,没什么暗箱操作,只是安孟文的笔杆子太硬,完全压得他们无力翻身。

    就算有文采比得上安孟文,可一版报纸十几篇文章,也没谁能像他那样化身八爪鱼,写的又多又好,总有几篇被选上去。

    “皇上料事如神,现在那些学子有一部分忙于复习备考,一部分被报纸上的言论激起了火气,绞尽脑汁想要写出好文章,挫一挫那‘几位’出言不逊作者的锐气呢,”梁源笑着道。

    “他们就没有找外援,比如老师之类,”敢出来闹事的,都是有底气的,或者说能考中举人,背后一定有师承,不是自家长辈,就是出名书院和大儒老师。

    “自然有,不过安大人思维敏捷,已提前在前面好几版的报纸上,把那些有真才实学,育人无数,品行端方的大儒都夸了一遍,通过报纸,帮他们狠狠扬了一回名,百姓竞相称颂,津津乐道。”

    “如此一来,大儒们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要是他们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一定会引起所有人注意。就是为了不辱没好名声,他们在发文的时候,也会谨慎再谨慎,斟酌再斟酌。即便是批评之语,也要写的含蓄文雅,尽显高人风范。和安大人的犀利写法,完全不是一个量极的,百姓可听不懂那些含蓄表达,只会觉得好生动听,却完全入不了心。”

    这就属于名人效应了,当你成为名人,说的任何话都要谨慎,因为容易被更多人知道,也会被人解读,最后意思大相径庭。

    大儒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必须得谨慎!

    他们相当于被安孟文架在高台上了,轻易下不来。

    即便有一些气不过,非要和他计较,那也没关系,写文章来骂就是了。

    身为全能偶像,最不怕的就是骂战了,反而骂得越激烈越好,造成的影响越大,最后也不过是把儒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全部宣扬出来。

    而安孟文损失了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几个马甲而已,被骂和他安孟文有什么关系?他还是那个全京城扬名,最受欢迎的风流才子。

    是的,安孟文通过报纸和整合戏剧等手段,已经让自己成为全大楚耳熟能详的风流人物。

    这个风流不是说在女色上荤素不忌,而是引领风尚,带给百姓娱乐享受。

    现在谁还不知道,安公子是个全才?

    诗词歌赋,写剧本排戏,无所不能,还创造了新的表演方式,总之,如果演艺界有排名,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现在安孟文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追随者,只为了近距离仰慕他的才华,欣赏他的容貌,记录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当作灵感来源。

    换句话说,他既是创作人,也是那群人追求艺术的灵感缪斯。

    全大楚顶流,他达到了!

    文采风流安孟文,名气已经大到,所有人都知道报纸就是他创立的,却没有一个人找他麻烦。

    因为在他的迷弟迷妹当中,有贩夫走卒,也有当朝权贵,有路边的乞丐,更有当今皇帝。

    是的,苏叶在好几个场合公开赞成扬了报纸的发明,还‘微服私访’去看过他编排的戏剧和其他表演。

    至于这微服有多隐秘,就她当初打马游街过的容貌,明眼人一看便知。

    如此还有人不知道皇帝赞成安孟文行事吗?

    如此情况下,只要安孟文的马甲不暴露,就一直安安稳稳的。

    有时候名气也是保护色,因为很有可能他的一句话,就能让你遗臭万年。

    所以那些被戳到肺管子的人,注定子弹打偏,找不到真正的靶子。

    如此越闹越符合安孟文期待,甚至巴不得闹起来,不然为什么发表对立言论,在报纸上自己和自己吵,引起注意罢了。

    想来,那些学子会轻易被报社社长说服,也有安孟文提前在他们中安插棋子,引导出来的原因在。

    从内部分裂最为致命,也更容易引偏,毕竟大家是一边的,本就没有戒备心,听着有理就不会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