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争魏在线阅读 - 第587章

第587章

    事实上,近两三年内,就算司马昭想给杨峥来个泰山压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凉州不同于淮南,淮南三面被中原包围,司马昭运粮运兵都轻松自如。

    而征伐凉州,从青徐兖豫数千里征发士卒、民夫,输送粮草,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任西贼如何猖獗,只需守住长安、潼关、临晋、武关等咽喉之地即可,若其真敢攻打长安,则是自取灭亡,大将军何必忧心?数年之后,士卒恢复,粮草充盈,以中原之力,扫灭凉州还不是手到擒来?”

    任何情况下,只要有发言的机会,贾充都非常积极,生怕落于人后。

    在场的士族之中,也就他们家最为单薄。

    荀勖、钟会等颍川士卒抱为一团,王昶、郭豫、裴秀等并州士族抱为一团,贾充夹在其中,都不受待见。

    近两年山东士族又异军突起,司马昭重用王祥、王戎、羊祜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也是司马昭平衡颍川士族的一个手段。

    所以贾充不得不把司马昭的大腿抱紧一些,稍不注意,就会被挤下船去。

    没办法,士族竞争压力也大。

    果然,贾充发言之后,居然没有一人附和。

    弄得场面既冷清又尴尬。

    还是司马昭自己咳嗽了两声,“公闾之言,颇合时势,然此为缓计,救不了时下之急。”

    说话之间,目光就转向了钟会。

    这就是钟家和贾家的区别了。

    贾充急于献策,司马昭不冷不热,钟会不发一言,司马昭主动问询。

    “当下之急,还是立足于守,令一上将守长安,一上将守太原,中原无忧,则天下无忧。”钟会懒洋洋道。

    其实他的计策与贾充大同小异。

    但很显然,司马昭更重视一些。

    第四百三十九章 进位

    贾充暗恨不已。

    老是被人这么踩着,也不是个事。

    小眼珠子在司马昭、钟会身上飘来飘去,心中顿生一计,“大将军讨平淮南,重挫东吴,威加海内,功盖社稷,宜进位晋公,加九锡,人心方能服膺。”

    自古以来从龙之功最重。

    任钟会智计百出,也比不上这份功劳。

    这也是贾充翻盘的最后希望。

    家世比不上、声望比不上、智谋比不上,所以只能走些歪路子了。

    堂中顿时变得安静起来。

    众人纷纷鄙视的看着贾充,当年其父贾逵对曹魏忠心耿耿,没想到生出这么个儿子。

    贾充毫不在乎。

    司马昭大笑起来,“诸公以为如何呀?”

    先进位为晋公,然后设置晋国,再进为晋王……

    这是魏武开创的标准流程。

    淮南大战前,司马昭便派人试探四方都督,贾充直接问诸葛诞:“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

    可见此事司马昭早有此心。

    贾充不过顺势而为。

    甘露元年,淮南二叛,司马师殒命,司马昭率六军还朝后,初掌大权,便试探性的加为大都督,奏事不名。

    六月,晋封为高都公,封地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剑履上殿,八月十六日,加赐黄钺,增加封邑三县。

    司马昭效仿乃父,固辞不受。

    现在,讨平诸葛诞,重创东吴,加上邓艾段谷克姜维的功劳,也算在司马昭的头上,司马家最缺的军功短板也补上了。

    所以贾充的提议非常及时。

    众人心中暗骂贾充无耻,但此时此刻,也只能纷纷响应。

    以司马昭的心狠手辣,谁不响应,弄不好就要领教司马家祖传夷三族的老手艺了。

    “贾长史所言极是!非晋公不能赏大将军之功。”

    “属下等附议!”

    “大将军不进晋公之位,天下士人必心怀怨怼。”

    ……

    堂中一片乌烟瘴气的马屁声。

    司马昭却并没有被冲昏头脑,笑道:“昔日吾父肃清万里、总齐八荒,诛逆臣曹爽,功高盖世,却未曾有一寸僭越,吾何德何能,安敢受此?诸位休要再提,休要再提。”

    流程需要一步一步走。

    曹丕代汉时,也是三辞三让。

    不过士家的心在自己这边,司马昭也就放心了。

    寿春城中,一边风生水起热闹非凡,另一边却愁云惨淡。

    “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无过于司马氏,父子三人朋比为奸,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中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背信弃义,夷人三族……”

    行在之中,冗从仆射李昭正在为年轻的皇帝宣读凉州檄文。

    听到“枭贼司马昭欲窥窃神器”、“天下诸公舍名节而逐腐臭”两句时,潸然泪下。

    哭过之后,对杨峥忽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期盼来。

    毕竟这天下敢声援帝室的,也仅此一家了。

    这一年皇帝年已十八,该懂的都懂了,不该懂的也全懂了。

    比起司马懿司马师的狠辣,司马昭终究还是差了一些。

    否则这份檄文不可能出现在曹髦面前。

    皇帝身边有了自己的心腹。

    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典领殿中宿卫数百人,忠心耿耿。

    “尔等皆言杨兴云虽有董卓之志,然董卓未尝陵替汉家!”曹髦一句话就道明他的心思,就像一个溺水之人,急于抓住水面上的任何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