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官网 - 历史小说 - 镇抚大秦在线阅读 - 第289节

第289节

    “请殿下息怒。”

    杜赫等人齐齐拱手致歉。

    杜赫说的倒是实话,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是实在想不出解决之法,若是真能想出解决之法,又岂会一直藏着掖着?早就进献给陛下了。

    闻言。

    扶苏却不置可否。

    他冷声道:“我对此却有不同看法。”

    “你们当真是想不到办法?”

    “我不认为。”

    “我认为你们是想得出的,只是不愿意去想,或者说是不想去想。”

    “过去你们在朝堂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在决定各种大政方略时,又是何等的从容惬意,为何现在就束手无策了?”

    “你们是真的没这能力?!”

    “我扶苏不信。”

    扶苏双眼扫向全场,众人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但就是无一人吭声。

    扶苏冷笑一声,继续道:“你们的那些建议,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又岂能说服底层数以百万计的黔首民户?我扶苏虽然见识不够,但在这一年里,也是去过地方,更去过北原大军的军营,对军中的情况有过一些了解,也花时间去打听了底层黔首、军中士卒真正的所需。”

    “田宅问题的确棘手,但并非不能解决。”

    “只要真的肯花心思,就一定能有解决之策,只是这些年你们都开始安于现状,也不愿去做可能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了。”

    “尔等可问问自己,自己是否已经变了。”

    四下安静。

    无人对此回应。

    良久,才有人说道:“方才听殿下此言,殿下是心中已有定计?”

    扶苏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淡淡道:“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只要能找对症结,未尝不能实现对症下药,田宅对黔首的确很重要,但也未必真就不可择换。”

    众人齐齐躬身,高声道:“请殿下明示。”

    扶苏深深的看着下方朝臣,最终决定将那几个建议说出。

    他颔首道:“我的确有一些想法,却也不知可行与否,但相较于诸位的建议,我认为我说的这几条政策,或许更有可行性,也更容易为人接受。”

    “因而也请诸位给出相应看法。”

    第224章 以儒之法制儒!

    扶苏让人给诸位大臣送上一杯茶水。

    他浅尝了一口,同时在脑海想了一番,暗中将目光扫了眼李斯,他并没有急着把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直接道出,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扶苏道:“诸位对儒家是何看法?”

    闻言。

    众人目光微挑,有些不解其意。

    李斯冷声道:“虫蚁蛇鼠,败叶残枝。”

    “过往天下纷纭混乱,凡此等根源,皆在儒生乱政,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民当效力农工商旅,士当学些法令辟禁。”

    说着。

    李斯目光深邃的看了扶苏一眼。

    眼中流露出一抹担忧。

    李斯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士人该明白自己当行之事,避开自己不当行之事,做奉公守法之国人,然则过去诸儒生不师今儿学古,以非议当世为能事,以蛊惑民众为才具,此皆不知国家法度也。”

    “古时天下散乱,无法一治天下,方有诸侯林立,议论之人皆崇古害今,大张虚言以乱事实;士人修学皆从私门,国家之学不能立足。”

    “今我大秦,业已别黑白而定一尊,然过去私学之士依然传授非法之学,但有官府政令颁行,则人各以其学非议。”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宣传自家学派以博取名声,秉持异端之说为特立独行,鼓噪群下,张扬诽谤,此等恶风过往风行,国家威权弥散于上,去年开始陛下禁民人私相议政,去庙堂下议之制,这才使得国家事权一统。”

    “儒家……”

    “天下蠹虫,一群害群之马!”

    宽阔敞亮的大殿静如幽谷,唯有李斯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扶苏苦笑一声。

    他知道李斯会错意了。

    李斯恐是认为自己对儒家还念有旧情,想让儒家重新回到朝堂,所以特意将过去被朝廷认定的事实重申了一遍,这未尝也不是对自己的提醒。

    扶苏恭敬的作揖道:“多谢丞相提醒,只是扶苏并非念及儒家昔日的恩情,只是想借儒家之名,问诸位大臣一个问题。”

    “大秦当真能将儒家从帝国扫除吗?”

    举座一时寂然。

    能吗?

    恐怕是不能。

    李斯蹙了蹙眉,摇头道:“儒家在天下根基深厚,想要彻底拔起,需耗费极长时间,而如今随着儒生被驱逐出朝堂,以及焚书法令的颁行,儒家在天下已如丧家之犬,臣相信用不了多久,儒家就将在大秦再无立足之地。”

    扶苏摇头,继续道:“我问的是能将儒家从帝国根除吗?”

    李斯迟疑片刻,摇头道:“就目前而言,难。”

    “儒家对底层民众蛊惑性极强,也极具煽动性,这些年又跟六国余孽串联在一起,沆瀣一气,想将儒家从帝国根除,非短时能做到。”

    “眼下朝廷只能遏制,并不能真做到杜绝。”

    听着李斯的回答,扶苏却不置可否。

    他淡淡道:“我对儒家的情况有一些了解,因而跟丞相所言,或有一些不同之处,在我看来,儒家之所以难缠,除了丞相所说,便在于儒家对底层的时刻侵蚀,自周王室衰弱,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后,原本为各国王室诸侯掌握的知识外泄,流落到了地方,继而造就了前面一两百年的百家盛世。”

    “然在这大争之世的几百年里,太多学派新起,也有太多学派没落,甚至是直接消亡,天下唯有少数几家是真正一直在不断发展的。”

    “其中便有儒法道。”

    “我对道家了解不多,因而不多做评价。”

    “秦以法立国。”

    “法家能茁壮成长是因扎根于秦。”

    “而儒家呢?”

    “昔日六国可有一家以儒为学?”

    “没有。”

    “那为何儒家却能不断发展壮大呢?原因又在何处?”

    扶苏不断发问。

    李斯等人蹙眉,但也并未开口。

    好奇扶苏对此的理解。

    扶苏缓缓道:“原因其实丞相已经说了。”

    “国家之学不能立足也。”

    “国家之学不能立足,但底层对识文断字的渴求却并不会减弱,而儒家又一直推崇有教无类,相较于法家、道家的无形门槛,儒家入学的门槛其实很低,因而备受地方豪强、一些没落贵族的欢迎,他们也愿意给出几块肉脯,让自家子弟去学习知识,掌握文字。”

    “在学习文字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儒家的思想也是潜移默化的传播出去。”

    “百余年来,儒家借着扎根底层的习惯,虽没有被各国正式列为显学,但实则早已成为了显学,而天下各地也一直在受到儒家影响。”

    “地方才是根本。”

    “法家推出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诸位大臣认为,能进入学室的人能有多少?民人欲学法令,又有多少途径门路可以学到?李丞相给朝廷提供了一个方法,但这个方法却束之高阁,让人难以企及。”

    “秦人想学习法令太难了。”

    “我不知这是为何?”

    “法令难道不应当是每个秦人都要了解的吗?为何朝廷却在无形间形成了这么高的门槛?诸位难道是担心底层民众知晓了律法后,会影响到诸位处理政事时的公平公正吗?”

    “不然何以如此?”

    众人沉默。

    扶苏并未就此多说,继续道:“我相信诸位都是秉公办事的,也都是遵纪守法的,或许其中有一些我不知晓的隐情,因而扶苏也不就此多言。”

    “大秦的学室太少了。”

    “而能进入学室学习的士人更少。”

    “而且学室学的东西很多,除了最基本的识文断字,还要学军事,学算数等等,因而大秦学室培养出来的官吏大多都能文能武,也是都能独当一面的大才。”

    “然就扶苏所知,大秦眼下真正欠缺的是这般大才之人吗?”

    “不是。”

    “是微末小吏。”

    “准确说是那些斗食小吏。”

    “但大秦的底层官吏,过去又有多少有机会接触到法令?又有多少机会能学到律令?”

    “放眼大秦数十万官吏,真正对秦律有了解的,恐是屈指可数。”

    “而且他们自幼接触到的不是法。”

    “是儒!!!”

    “秦儒相轻,秦儒相离。”

    “关东跟秦地之所以格格不入,未尝没有儒家的潜移默化的宣传。”